-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师古人 师造化 求独创
内容摘要:浮雕艺术是人类最早掌握的艺术形式之一。中国的浮雕艺术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师古人、师造化、求独创”张大千大师的这句名言对于现代木浮雕无疑是极富启迪意义的。本文回顾了中国木浮雕发展的历史,并从雕刻手法、创作题材、构图、选材等方面介绍了作者创作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
关键词:城市雕塑 公共性 个性 共性
Abstract: Publicity is a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 of City sculpture, however, sculptures are art creations, so they are distinctive in the meantime. Therefore, whether the publicity and distinctiveness of city sculpture is in tune with each other or not is the key to develop city sculpture. In addition, the individuality and similarity of city sculpture also calls for concerns. Had the city sculptures shows its individuality and similarity and the majority of city sculptures harmonize well with the urban environment, the city could shows its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Keywords: City sculpturepublicitydistinctivenesscommonality
浮雕艺术是人类最早掌握的艺术形式之一。中国的浮雕艺术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经过广泛而历久的传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中国传统浮雕多以线、面结合为表现方式,倾向于绘画概念。早期的浮雕多被应用于建筑和器具上,具有强烈的装饰性。
莆田传统木浮雕俗称平雕,唐朝前已见诸佛道寺庙的古建装饰上。可以说,莆田传统木浮雕的存在之初就是与佛教文化同兴衰的。莆田古称兴化府,“地有佛国之号”。福建省四大名刹之一的广化寺现有宋治平二年(1065)建造的八角形《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咒》石经幢两座和宋乾道元年(1165)创建的八角空心五级仿木楼阁式石雕“释迦文佛塔”,有一千多处浮雕画面和题字。宋雍熙四年(987),邑人于湄州岛所立之通贤灵女庙(即今湄州妈祖祖庙)的建筑装饰也运用了木浮雕工艺;原存于莆田市城厢区南门万寿庵内之宋马远绘由名手所刻平雕关羽像,现存泉州市博物馆;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莆田刻书版艺人俞良甫移居日本,翻刻宋版佛经和文学作品,乃是至今仍为日本人珍视的“俞良甫版”(或称“博多版”);明代莆田民间的平雕建筑装饰又有长足发展,至今莆田、台湾和日本长崎、鹿耳岛等地天后宫尚存有一些明代木雕妈祖像以及匾额、围屏、祭器等木浮雕文物。莆田老民居装饰木浮雕始于明代万历之后,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宗伯第”的檐桁雕饰,“御史大夫第”的厅堂枋额雕饰等是明清交替间第宅装饰木雕承前启后的典型;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有名匠游伯环,精于花瓶底座浮雕,赋形苍古严谨。清末,又有名匠廖熙长于人物、兼擅刻花,其佳作在1903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曾获一等奖,“廖氏木雕”至今仍为海内中外古董商竞相觅购的珍品。北京故宫博物院尚存多件清乾隆年间莆田艺人雕制的贡品――“贴金浮透雕花灯”和浮雕花乌窗堵。清末至民国期间(1912~1949年),活跃在民间的雕匠,糅入国画大师李耕的人物画意韵,在莆田涵江区捂塘镇九峰村、江口镇园下村关帝庙等处寺庙、民居留下了许多供后人观赏借鉴的人物及建筑装饰圆、透、浮雕相结合的传世杰作。建国初期的1951年,莆田雕刻艺人朱榜首创作的精微浮透雕砚照在捷克斯洛伐克国际展览会获奖;1959年,城厢雕刻社创作的浮雕座上围屏、立柱龙凤灯柱桌屏和插屏等23件晋京参展,广获好评。曾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的大型白果木圆盘式浮透雕挂屏“?O港之春”(作者:佘文科等人)、“十三朵金花”(作者黄丹桂等),运用浮、透、镂雕技巧,在数寸黄杨木片上刻出复杂的画面,雕工精徼,景物远近层次分明,人物毫发历历可数。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竞争和出口机遇的增加,莆仙平雕企业集群和技术人才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出口日本的平雕产品、面向东南亚及港台寺庙古建装饰的平雕产品和面向国内寺庙、酒店、别墅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