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意画的延续
学子简介
赵世勇,女,满族,1980年出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从接触绘画开始,她便展露出了对艺术的热爱,并立志在漫长的艺术道路上矢志不渝。2003毕业于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之后经过了长期的专业训练她选择了油画作为研究方向。2008年9月,赵世勇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研究生,师从新水墨研究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肖素红教授。肖教授的严格、严谨、积极、勤奋精神深刻的感染者她。由油画转入国画的过程中,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孟奇的指导也对她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无论散点透视还是焦点透视都是后人的归纳,中国画博大精深,要下苦功夫去钻研。”在经过自己的努力之后,幸运之神终于眷顾于她,在新水墨创作研究期间,其作品得到了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何家英教授的肯定。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为美术界培养了众多人才,在这所人才济济的艺术殿堂,赵世勇正如沐春风,继续努力追求着她的艺术梦想!
摘要:二位学院派唯美主义艺术家布格罗和何家英的忧郁伤感主题绘画,在塑造女性人物表情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对他们作品人物面部表情的研究并将部分作品进行比较,来进一步考察他们艺术主张和技法上特色,可以发现这种优美如抒情诗般绘画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布格罗;何家英;忧郁;伤感;技法
中图分类号:J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1-0180-03
文艺复兴打破了神祗的庄严形象对绘画题材的控制,艺术自由和人文精神迅速在艺术领域扩展开来。《蒙娜丽莎》神秘而又美丽的微笑从16世纪初期至今,一直占领着对美丽女性形象追求者的内心。几百年里艺术家也不停的尝试着各种神态表情,最终发现只有微笑最为动人,最易与于观众产生共鸣。然而《蒙娜丽莎》是一座永远的高峰,无法逾越,微笑并非是一把万能钥匙,可以开启所有人的心灵,再有魔力的微笑也无法弥补心灵的创伤。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期法国由浪漫之都变成了动荡的国度,作为一个教学经验丰富、获得荣誉无数的艺术家,布格罗便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当时的普通人民身上,最终创作出了那些深入人心的忧郁伤感的女性形象。
普法战争的失败和巴黎公社的惨痛经历严重地伤害了热爱生活的法国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和梦想,以至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消极的情绪弥漫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此时,学院派画家威廉#8226;阿道夫#8226;布格罗(William-Adolphe Bouguereau)并没有停止对美好生活和优美形象的追求,正笔耕不辍的实践着他的唯美主义风格绘画。从19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布格罗进入了人生的辉煌阶段,在朱利安美术学院(Académie Julian)教授绘画,当选为法兰西艺术院院士并获得荣誉爵位,成为Academie des Beaux-Arts of the Institut de France的四十名成员之一(法国艺术家的最高荣誉)。不久后又被比利时和西班牙政府授予荣誉爵士,并成为荷兰皇家美术学院院士,1885年他还获得了法国荣誉勋位勋章和荣誉大奖章。布格罗的画作曾分别在法国、德国和荷兰世界博览会上获得奖章,他在艺术上的成就得到了时代的认可,绘画给了他作为一名艺术家所应获得的一切――荣誉和金钱。但同时他也遭到来自各种潮流艺术流派的猛烈的抨击和无情的嘲笑,但他从未动摇,毅然坚持着自己的唯美主义风格。
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战胜对手的打击并征服大众,在于其独特的艺术审美见解和主张以及对艺术追求的执着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首先他的人物形象柔美,尤其是画作中的女性如优雅的抒情诗一般令人陶醉。在布格罗的自画像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双眉皱起、目光凝重,略带些伤感文人的气质,或许正是这种独特的个性决定了他的艺术主张。在他笔下,人物不是来自神圣的天国而是来自真实的人类世界,即使是神圣的宗教题材绘画也可以用完美的世俗人物形象来进行表现。在其内心,充满了对人性的赞美和讴歌,哪怕是普通的乡村女孩形象也会被塑造成城堡中清新脱俗的公主。
布格罗有着深厚的绘画功底,他的天赋早在高中求学时就已经明显地显露出来。他的绘画造型严谨、解剖准确,透过表面的衣物就可看到其肌肤之内的骨骼结构有力的支撑着肌肉和皮肤。画面色彩清新脱俗,明度较高,如The Knitting Girl (1869)(如图1)。在其1879年的《自画像》和部分单独人物画中通常人物与背景色彩对比强烈,The Little Knitter(1882年)(如图2)中大面积的白墙拉开了人物与背景的空间关系,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每一快色彩都出现在它们最该出现的位置。在The Bohemian(1890年)中,所有的背景色彩都被明显的降低了纯度和明度,退到了远处或更远处,尽管远处的建筑物和桥梁都是现代社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