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地震后对灾难片的重新审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本大地震后对灾难片的重新审视   [摘 要] 近日发生在日本的大地震,除了地震本身的灾难外,还伴随着海啸和核电站的爆炸。让人不由得回想起那些动人心魄的灾难片情节。本文以对灾难片的重新审视为起点,把灾难片看做一种亚里士多德式的悲剧艺术,灾难片通过一种U形的叙事结构表现出人类最终战胜灾难的希望和精神力量。在这一过程中也使人的怜悯和恐惧这两种情感得到“净化”,人性得以提升。在这个层面上,我们认识到灾难是人类共同面临的灾难,在灾难面前,我们共同担当。   [关键词] 灾难片;悲剧;净化;共同担当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东130公里处发生9??0级地震,随后又发生海啸和核电站爆炸。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电影《日本沉没》,想起来灾难片。面对现实的灾难,笔者开始重新审视灾难片。   一、灾难片不仅仅是视觉盛宴   自从泰坦尼克号沉没以来,人类(主要是西方世界)被从对科技理性的盲目自信与骄傲中“打回原形”,让我们重新开始产生了对自然的敬畏;两次世界大战,又让人看到了“科技怪物”恐怖的“两面性”,让人们产生了对“人祸”的担忧;人类自身的孤独和外太空的神秘不可知,让人一直渴望找到同类,哪怕是人类的敌人;这一切又直接导致了“世纪末”的末日情绪的升级。人日渐感觉到命运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猛然发现“上帝”并没有死去。这也许便是灾难片得以产生的土壤。“世事无常”的焦虑在现代科技、现代传媒的催化下快速发酵。最终,人们的目光从“科幻”片转移至与自身关系更为密切的“灾难”片上。也因此成就了一系列灾难片的辉煌业绩。我们可以轻易地罗列出好多。这些影片“皆成功激起人类普遍的‘集体无意识’,一方面得益于其所反映现代人的生存危机以及人们如何寻找各种方法来规避可能发生的灾难;另一方面来自于其逼真的灾难场景和跌宕起伏的情节给人们带来感官与精神上的刺激”[1]。   作为一种“文化产业”的产物,灾难片更多的是被作为一种“娱乐”的载体。尽管其中也有更为深刻地对人类精神的探讨和价值的追问。但人们似乎更感兴趣的是视觉的快感和那种短暂的紧张刺激场景带来的有距离的审美以及情绪的宣泄。所以它们就像走马灯一样的轮番上阵,不断地挑战着观众的想象力和视听极限,这也促进了电影拍摄和制作技术的不断升级,还有成本的不断增加,当然也带来了丰厚的票房回报。这些都被作为“文化快餐”而被迅速地消费了。人们又怅然若失地等待着下一个惊喜,下一个,再下一个……   但是,灾难片毕竟不仅仅只是娱乐,从前文所述的那些灾难片之所以盛行的原因看,这背后却有着更为深层次的思考。这些思考我们可以从那些关于灾难片的评论中窥见。如申潇的《灾难影片与人类的自我拷问》,余楠的《灾难片中大写的人》,吴霜的《论灾难电影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消解》《灾难、死亡、生命――灾难片的审美意义探析》,等等,我们仅从题目便可以推知这些作者的关注焦点:人――家园――人类的精神。所以,灾难片是自然力量的警告,是人自身家园(实体的家园和精神家园)的现状的展示,是对人之生的价值和人的尊严的呼唤。   二、日本地震引发对现实灾难的思考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东130公里处发生9??0级地震,随后又发生海啸和核电站爆炸。世界震惊了。我们再次看到了自然的凶悍和无情。按理说,地震停止、海啸过后,那些劫后余生者可以借用现代化工具撤离和逃遁,但这一次有些不一样,那就是核电站可能爆炸,因为我们知道核电站爆炸后的严重后果:核污染、核辐射――这是人类目前还不可能完全控制和防止的问题,日本的核反应部队也束手无策。这也是科技“双刃剑”带来的问题。我们已经开始担忧食物、水、空气这些时刻不可或缺的东西已经被污染。   最大的恐惧来自于后果的“不确定”, 核辐射似乎无可逃遁,因为核污染导致的是“基因突变”。就像有些灾难片里那些被辐射而产生了变异的生物一样……让人心生恐怖。我们只希望事情没有那么严重。据最新报道,东京辐射已经超出20倍。尽管官方说不会影响健康,但是没有人认为这是真的。欧洲坐不住了,德国人率先行动来起来,德国10万民众游行要求关闭核电站。这也许是人类第一次大规模的、自发的对高科技的群体性质疑。   几乎所有的人都立刻想起了电影《日本沉没》,该片就是日本人的集体无意识,也正是如此,日本人从来没有放弃过登陆,这也是我们中国与日本之间的那种微妙的关系和种种情绪的原因。如果我们在电影院看灾难片尚可以保持一致娱乐消费的心态,甚至可以唤起一种崇高的审美感受。那么现实的灾难却让我们感到灾难距离我们是如此的近。从唐山大地震到印尼大海啸,到中国的汶川地震、云南地震,到海地太子港地震,再到前不久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它一次次地摧毁着人类的坚强神经。我们感觉到灾难一次比一次频繁,一次比一次剧烈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