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夫妇及其四个女儿.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余光中夫妇及其四个女儿

一、关于余光中 二、余氏散文理念与散文创作 三、《我的四个假想敌》解读 课前测试1—— 能否分别列举出大陆与台湾五个散文大家? 大陆之: 台湾之: 课前测试2—— 能否认出他们是谁? 一、关于余光中 余光中,笔名光中、何可歌、聂敏。1928年9月9日生于南京,福建永春人。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 教育及工作经历—— 在重庆就读中学,后进入金陵大学,又转入厦门大学。 1949年往香港,后到台湾,并于1952年在台湾大学外文 系毕业。 军队服役3年后赴美留学,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硕 士学位。前后任美国富布赖特大学客座教授、西密执安 大学英文系副教授、科罗拉多女子学院外语课顾问。 1971年6月返台。曾任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台湾 大学外文系兼任教授政治大学西洋语文学系主任。 1974年8月到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客座教授 兼中文系主任。 90年代后又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任客座 教授。 问题一: 余光中的教育及任职经历有何特点? “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从母亲到外遇》) 影响他的三大文化传统依次是:中国古典文学,西洋文学、“五四新文学”。 余光中共出版诗集十八册,近千余首; 散文集十册,文学评论集五册,四百余篇;译文讲评集一册。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五陵少年》、《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与永恒拔河》、《蓝色的羽毛》、《天国夜市》、《敲打乐》等; 散文有《左手的缪思》、《消遥游》、《望乡的牧神》、《焚鹤人》、《听听那冷雨》、《青青边愁》、《掌中雨》等; 译有《梵谷传》、《老人和大海》、《美国诗选》、《英美现代诗选》、《英译诗注》等; 评论及评价—— 著名的多栖作家。被誉为台湾文坛“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曾自叙:“散文与诗,是我的左右手。”又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写作的“四度空间”。 黄维梁:“余氏以其抒情彩笔,纵横捭阖,缔造了一个中西古今交融的散文新天地。在20世纪中国作家中,大概无人能出其右。”称誉他为“20世纪中国诗文双壁的大作家”。(《余光中选集·总序》) 夏志清:“就文体而言,三人虽各有独特的风格,张爱玲、余光中都比海明威强(余光中是当代最有独创性,最多采多姿的散文家)”。(《文学杂谈》/《文学前途》,台湾纯文学出版社1974年版) 楼肇明:余光中是“揭橥变革‘五四’现代散文旗帜第一人“,他的散文”气势宏大,语言犹如阅兵方阵,排山倒海,万马奔腾”。(《南天一隅,重峦叠翠,万壑争流的散文风景线》) 二、余氏散文理念与散文创作 (一)散文的界定及分类 “散文分狭义与广义二类。 狭义的散文指个人抒情志感的小品文,篇幅较短,取材较狭,分量较轻。 广义的散文天地宏阔,凡韵文不到之处,都是它的领土……”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作人是小品文的首倡者,而林语堂则是小品文创作的集大成者,林氏认为,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为文。 余氏把中国目前散文分成四种类型: 第一,学者的散文。功力深厚,且为性格、修养和才情的自然流露,完全无法作伪。这一类型的散文限于较少数的作者,如钱钟书、梁实秋、李敖等。 第二,花花公子的散文。这类散文随处可见,但伤感加上说教,是这些花花公子的致命伤。 第三,浣衣妇的散文。毛病在太淡、太素。 第四,现代散文。讲究弹性、密度和质料。 (二)关于现代散文的弹性、密度和质料 所谓弹性,指散文对于各种文体、各种语气能够兼容并包融合无间的高度适应能力。 可以欧化: 如“因为雨是最原始的敲打乐从记忆的彼端敲起。瓦是最低沉的乐器,灰蒙蒙的温柔覆盖着听雨的人,瓦是音乐的雨伞撑起。”(《听听那冷雨》) 可以文言: “北方之强欤?南方之强欤?熟如西方之强欤?” “你喝你的白开水,我喝我的伏特加,任渠自饮鸡尾洒,各白所白,各文所文,皆能卓然成家。何必白吾白以及人之白,文吾文以及人之文哉?”(《凤、鸦、鹑》) 可以俚语、方言: 现在雨下下来下在水泥的屋顶和墙上,没有音韵的雨季。树也砍光了,那月桂,那枫树,柳树和擎天的巨椰,雨来的时候不再有丛叶嘈嘈切切,闪动湿湿的绿光迎接。鸟声减了啾啾,蛙声沉了阁阁,秋天的虫吟也减了唧唧。(《听听那冷雨》) 所谓“密度”,指在一定的篇幅中(或一定的字数内)满足读者对于美感要求的分量,讲究文字的稠密度,意象的繁多以及结构、运笔的变化。 如《听听那冷雨》: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部黑白片子,片头到片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