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妙笔生花读书笔记
《妙笔生花》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随机成文妙笔生花——— 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依托文本进行随文练笔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小练笔的“身影”犹如一缕春风拂过,给语文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力量,在语文课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文练笔”作为一种特殊的读写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通过仿写、补白、续写、改写等方式,为学生打开了写作之门,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以读引写,成了许多一线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
随文练笔挖掘写作资源训练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写作表达;写作是阅读知识的巩固和发展”。新课程背景下随文练笔,它要让学生融入文本的角色之中,将个性化的解读感悟流淌笔尖。有效地随文练笔训练点的选择,能掀起课堂高潮的写话练习,也是优化语文课堂的显著标识。所以说,课堂练笔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文本恰当的练笔点,能否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当然,从读到写是一个质的飞跃,是一个艰难的转化过程,关键是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巧妙地从教材中挖掘写作素材,用心引导。在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去挖掘引导,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找准练笔的入手。
一、休味语言,仿写迁移。小学作文教学遵循的是“由仿到创”的基本途径。人教版课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描写,非常适合学生仿写。只要抓住文本中生动、经典的句式,如:比喻句式、拟人句式、反问句式,排比句段、承接句段等一些形式感较强,表达效果独特的句段进行反复体味语言,从形式模仿上入手,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三年级上册的《花钟》一文,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各种不同花儿开放的时间。学完这一段后,可让学生写其它花儿的开放;《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四自然段对西沙群岛海底各种各样的鱼儿的形态进行了描写。学了这一段后,让学生想象一下西沙群岛海里还有哪些不同形态的鱼儿,然后再挑几种 1
写下来,这样不仅达到了与文本的对话,又内化了学生能力。
又如《金色的草地》结尾处有这么一段话:“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这是一段充满童趣和诗意的文本语言,对它进行形式上的仿写训练,不仅有帮助学生体验包含在句式中的情趣,而且对于丰富学生对相对贫乏的抒情语言范式具有一定价值。因此,我安排了如下仿写练句:
家是温暖的港湾,多么的妈妈,多么爸爸,每当看到他们的身影,我便会。
这个训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穿插进行,既是语言训练,又为学生表达感恩的情怀提供了语言训练平台。
当然,言语形式之所以具有生动的表现力,是因为它与语境相适切,如果将其与语境剥离,那就会训练枯燥,学生难以接受不说,也失去了体味语言、积淀语感的意义。好的随文练笔能够与课文阅读融为一体,与文本理解相辅相成,在课文语境中进行语言实践,既能深化文本理解与言语感悟,又能积累形式,迁移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抓住空白,激发想象。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有些课文的中间或结尾嘎然而止,耐人寻味,这些地方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的空白点,让学生体会到空白背后的“烟波浩渺”,化空白为练笔点,让学生写写作者没有言尽的话,把课文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使文章内容更加具体、完整。如《黄山奇石》中有这么一段:“黄山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教师可以出示一组黄山奇石的图片说:“同学们,老师想请你们当一回小作家,挑选一块你最喜欢的石头来写一写,好吗?学生将会个个跃跃欲试,好的作品便跃然纸上。
以上练笔,教师可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图片,把他们带入写作境地(转载请注明来源:WWw.hAOworD.cOM);通过写一写黄山奇石的样子,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这样不仅丰富了文本的内涵,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巧用插图,构建情节。 艺术家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小学课本图文并茂,它描绘了课文局部内容或全部内容,主要起着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插图与课文
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拨动学生的情弦,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表达图意,挖掘插图的内在作用,进行艺术性的再创造。
如《搭石》一文,教师可利用文中的插图来唤起学生的表象,从“你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是美吗?”来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把这些美连成一段美文,为学生学习课文渲染了一种如诗如画的气氛,也较好的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促使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为整堂课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32T 4659.3-2024 医院公共卫生工作规范 第3部分:传染病防治.docx VIP
- CAMDS中文使用手册.pptx VIP
- 铁工电202185号国铁集团关于加强涉铁工程管理的指导意见.pdf
-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课件.pptx VIP
- 宝石F钻井泥浆泵说明书及图.doc VIP
- 2025宫颈环扎术的护理.pptx VIP
- 人教版信息科技三年级《图片记录瞬间》教学PPT课件.pptx VIP
- EMERSON艾默生 Manual Mounting a DVC6020 DVC6020 Digital Valve Controllers on Fisher Type 585 and 585R Size 100 Actuators, 2 to 3 Inch Travel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AQ 3058-2023 内浮顶储罐检修安全规范.docx VIP
- eHR系统测试打分表.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