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学生自信心与家庭教养方式研究开题报告.doc

中学生自信心与家庭教养方式研究开题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生自信心与家庭教养方式研究开题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网络教育) 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题目 中学生自信心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 站点 : 专业:应用心理学 学号 : 姓名 : 立题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立题意义 自信心人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作为人应具备的基本自我认识能力,自信心对每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中学生作为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之一,是建立自信心的关键时期。家庭方式是指父母在对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是教养观念和教养行为的综合体现,它直接作用于亲子活动过程,对儿童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立足于研究中学生自信心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其意义体现在第一,查阅相关文献,虽然自信心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早已有之,但是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群体,专门研究在中学生群体的两者之间的关系还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选取中学生群体有利于帮助我们了解目前中学生自信心状况和普遍的家庭教养方式是什么。第二,研究中学生自信心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帮助我们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三,有利于对如何提高中学生自信心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意见。 2.研究内容 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利用图书资料和电子资源广泛查阅相关资料,正确的认识自信的概念及其作用,及自信心和哪些因素有关?其自信心的强弱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到底有无相关?父母教养方式上的不同,对于中学的自信心有何影响?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在现有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目前中学生自信心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等的中学生自信心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差异。 3. 拟解决关键性问题 1.合理选取研究对象 2.如何选取合理的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 3.正确寻找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4.数据统计 二、立论根据及研究创新之处 1.理论依据 自信作为一种积极的人格特征,与早期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对中学生来说,他们常常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或他人对他人的评价来对照自己,进行自我认识和评价,其中父母评价最有权威性,父母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有的学者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自尊量表,对初中生进行了自信心和父母教养方式的测验,结果表明,中学生的自信心与来自其父母的不同教养方式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或显著的负相关。王丽,傅金芝进行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信心发展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信心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在现有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上,本文选择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学生自心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 2.论文创新之处 关于自信心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研究早已有之,但是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大部分文献主要集中在大学生或者青少年群体,对中学生自信心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较少,二中学生时期是人格形成和定型的关键时期,同样,也是个体建立相对稳定的自信心的关键时期,因此,本文选择中学生这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学生群体自信心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创新之处除了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之外还体现在以全新的数据来验证前人的研究。 三、参考文献目录 [1]杨立成.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年中学生自信程度的影响[J].渝西学院学报,2004,3(4):86- 89. [2]王欣,阮新,阮军.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尊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 12(3):309- 315. [3]答会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的自信、自尊、自我效能及心理健康水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2,18(8):483一486. [4]刘荣花.中专生自信心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52- 57. [5]金毅,土克荣,刘芳,等.高中二年级学生的自信心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 19(7):479- 485. [6]黄泽娟,许冬青,李董平,等.中学生自信现状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5 (Z1):596- 601. [7]车丽萍.中学生自信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13, 26(2):661一667. [8]张文新,林崇德.中学生的自尊与父母教育方式的关系—不同群体问的一致性与差异性田.心理科学,1998,21(3):489-493. [9]钱铭怡,肖广兰.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自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田.心理科学,2005,21(5):553-555. [10]黄曼娜.中学生自信心的特点及其培养田.现代阅读徽育版),2013(02) [11]王玲,叶明志,韩自力,陶炯,温盛霖.自信与中学生心理状态及行为方式关系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2003,(1) . [12]关颖.家庭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