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现状及教育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现状及教育对策 201109075022 朱长凤 指导老师:马子驎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扩大,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随之增长,这些未成年孩子因与父母相隔甚远,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这种不健康的心理问题正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此觉得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近来,本人就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从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出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了一些探究,围绕着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心理成因、教育对策等方面进行初步探究,以便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留守儿童身心健康。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 教育对策 留守儿童的含义、类型 含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城市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他们的未成年子女却留在了农村,每年与父母共同生活的时间极少。留守儿童就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或经商等且时间相对较长,由父母一方或委托他人照料的留在家乡未成年孩子。 类型 留守儿童基本上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由另一方在家抚养;二是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孩子留在农村交给父母或祖父母代养;三是孩子寄养于亲戚朋友或教师家;四是把孩子寄宿在学校。 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弱势群体,因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经商,把子女留在家乡,缺乏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无法与父母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无法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而他们的监护人尤其是祖父母辈的,更无法替代这种角色,由此渐渐产生自卑胆小、柔弱无助、焦虑敌对的心理问题。加之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留守儿童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经本人调查分析,留守儿童主要存在下列心理问题。 缺乏自信 就是自己轻视自己,自己看不起自己。这种自卑心理往往是由比较容易引起的,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自然就少了一种关怀,一种依靠,在和其他享受完整家庭温暖的孩子比较时九觉得少了一种资本,少了一种保护,如再加上学业不良受到的轻视,就会觉得什么都不如别人,自然就失去了自信。这种不自信一旦形成,就会以一种负面情绪体验而存在。他们就会感到孤独,产生极强自卑心理。大多数孩子需要在督促下学习,而这些留守儿童学习无人辅导,学习的债越来越深,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这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成长和身心健康都是很不利的。 自我封闭 留守儿童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特别需要长辈尤其是父母关爱和引导。然而因长期分离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内心的困扰和疑惑得不到解决,大多生活在自我封闭和摸索碰撞的世界里,对周围的人表现出厌恶、戒备心理,缺乏人际交流的快乐,人际关系明显不如父母在家的孩子。农村留守儿童相比较那些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在心理上有落差,觉得家境不如别人,父母不如别人,因此不主动,沉默寡言,封闭自我。长期以往,一些留守儿童变得郁郁寡欢、脾气古怪、孤僻内向、性情淡漠,久而久之,便自我封闭。 逆反性强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一点小事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总会觉得有被遗弃的感觉,会认为父母是抛弃他们,父母远离他们是对他们不负责任。看到身边其他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亲热样子,心理的不平衡感就会加剧。一旦这种心理形成,他们就有可能背叛家庭,背叛社会,表现出强烈的逆反行为,强烈的对抗情绪。因而总会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对家人和老师的管教都置若罔闻,甚至在公开场合与老师和家人顶撞,以发现他们的内心的“怨气”。变现为目中无人、很不合群,抽烟喝酒、沉迷游戏、离家出走、小偷小摸,甚至参与社会不良团伙,误入歧途。 缺乏“评判” 儿童对于公众的道德价值观念和主流的行为模式地学习最早来自父母。学到的价值观将内化为他们的思维方式,最终转化为行为准则。留守儿童正处于道德观念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这关键时期却得不到父母的言传身教,加之留守儿童父母和监护人教育观念落后,存在着重养育轻教育,重智轻德,尤其是隔代监护人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结果导致认知水平较差。因此,缺乏一定的评判思非的能力,经不起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导致不良的世界观、价值观,认为金钱万能、贪图享乐、不求进取,迷恋色情,从而导致行为的出轨,最终遗憾终身。 攻击性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