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津博物馆的隋白釉双龙柄联腹传瓶
我国的早期瓷器,自商代创烧以来,直至南北朝时期,始终是以青釉系统的烧造为主流。古代先民在认识了青釉的呈色原理之后,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胎釉之中铁元素的含量,克服铁元素呈色的干扰,从而在青瓷的基础上发明了白瓷。白瓷要求含铁量较低,工艺复杂,不易掌握。据考古资料表明,我国的白瓷在北朝的北齐时期已脱颖而出,隋唐时期渐趋成熟,成为瓷器的主要品种之一。白瓷的诞生,标志着制瓷手工业的又一个飞跃,为日后各种彩绘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陶瓷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隋代白瓷的精品
天津博物馆藏隋白釉双龙柄联腹传瓶是隋代白瓷中的精品(图一)。此传瓶高18.5厘米,口径5.2厘米,底径2.5厘米。盘口,单颈,肩部塑制两个瘦身龙形柄,与两个卵形联腹配置在一起,双腹并联,双平底,其上共阴刻“此传瓶有?K(并)”5字(图二)。柄上的龙首探进瓶口,衔于口沿,如同想要吸吮瓶中的美酒。造型新颖别致,奇特之极,是隋代独有的型制。胎体灰白,白釉下施有护胎釉,釉面白净细润,表明隋代白瓷的烧制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这种式样的“传瓶”目前存世的仅有三件,其余两件,一件出土于陕西省西安郊区隋大业四年(608年)李静训墓,高18.6厘米,口径4.6厘米,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图三);一件现藏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博物馆,高26.5厘米,口径7.1厘米,底径5.5厘米。三件相比,连云港市博物馆所藏之瓶,较天津博物馆和李静训墓出土之瓶的体型略大。在瓶身装饰上,天津博物馆与连云港市博物馆所藏之瓶相类,不仅在瓶颈部、肩部及腹部装饰弦纹,而且还在龙柄等处堆贴圆珠纹。除此之外,这两件都在颈部与两腹相接的肩部塑贴有对称的系,这是李静训墓出土之瓶所没有的。更为宝贵的是,天津博物馆所藏之瓶的瓶底刻出自铭,对研究隋代白瓷及确定此类器物的定名、用途及其文化内涵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天津博物馆隋白釉双龙柄联腹传瓶的用途功能,似尚未见有论述。笔者试图通过此瓶铭文,作出初步判断:
由铭文“此传瓶有?K”得知,此瓶名曰“传瓶”,“传”字有传递之意(《墨子?号令》)。我国古代高士有逢重阳日,登高作诗、饮酒赏菊,以避灾禳祸之传统。《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载:“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饮菊酒。”活动中还时常伴有“传杯”之俗,即只用一杯,诸客传饮,以分享欢乐,共祈吉祥。唐上官昭容《九日登慈恩寺应制诗》中也有“献寿菊传杯”(寿菊即寿菊酒)的记载。这实际是文人雅士之间互相唱和,彼此祝福,促进感情的一种文娱活动。“传杯”之“传”与“传瓶”之“传”应为同义,那么“传瓶”的使用功能应与“传杯”之俗有异曲同工之妙。“有?K”一词中的“?K”,即古文“?p”。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有:“?p,?阋病!保ㄒ舳寥纭安?”)礼经注曰:古文“?K”,今文多作“?恪保?是古二字同也。“?K”有并排之意。那么,“有?K”一词即可释作“此瓶呈双腹并联形”。
古代文物中腹部粘连的造型,最早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如河南省郑州大河村遗址出土仰韶文化(距今约5000―7000年)的彩陶双联壶(图四)、西藏自治区昌都县卡若遗址出土卡若文化的双联陶壶。除陶器外,双腹并联的造型,在其它类文物中也可见到。湖北省荆门市包山二号战国楚墓出土的彩绘凤纹双联杯(图五)、河北省满城县西汉墓出土的铜合卺杯(图六)、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白玉合卺杯(图七)等。这些并联的造型,日后又发展为口部至足部和合而成的器形,主要见于唐、宋时期的双鱼瓶(图八)和清代极为流行的合欢瓶(图九、十)。由上述器物不难看出,在我国古代文物中非常普遍,并且有单口和双口之分,但共同之处都是双腹并联。隋白釉双龙柄联腹传瓶与它们一脉相系,其寓意及用途极可能与之有关。
首先,在我国婚礼的传统习俗中,常有“并蒂同心”、“白头富贵”、“比翼鸟”、“连理枝”等内容,都是新婚的祝辞,人们以此来祝愿夫妻和美、形影不离、白头偕老。陈?B子《花?R》卷五中说:“并头莲红白都有,一茎开双花,故名并头或并蒂”。《尔雅?释地》载:“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音兼)。”古代诗文中常以“比翼鸟”比喻形影不离的爱侣。《晋书?元帝纪》载:“一角之兽,连理之木,以为休征者,盖有百数。”连理即指不同根的草木,但枝干却连生在一起,旧时被看作是吉祥的征兆。三国魏曹植《曹子建集》五《送应氏》诗之二:“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唐白居易《长庆集》十二《长恨歌》中也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后人多以此类吉祥之物比喻恩爱的夫妻象“比翼鸟”、“连理枝”那样双飞共生。再看此传瓶“单颈并腹”的造型与并蒂莲的“一茎双花”如出一辙,笔者认为应是“并蒂同心”这种吉祥文化观念在艺术美学方面的延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利用DEFORM-3D模拟镦粗锻造.doc VIP
- 08 威科夫进阶课程.pdf VIP
- CB 673-2020 出入舱口盖规范.pdf
- GA_T 1788.1-2021 公安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doc VIP
- 大体积混凝土监理实施细则.docx VIP
- (正式版)D-L∕T 343-2010 额定电压66kV~22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GIS终端安装规程.docx VIP
-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培训.ppt VIP
- GPS33E巨人通力调试说明书.pdf VIP
- 重大接待保障措施(环卫作业).doc VIP
- 危险物品安全航空运输技术细则(20201016014015).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