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次巧遇 一生画缘
曾宪奎具备足够的条件成为一名书画艺术的收藏家,这其中缘于他一生中的一次巧遇。
1977年,刚届不惑之年的曾宪奎经常在外出差,这年夏天他搭乘从上海至重庆的客轮返家,船行至湖北沙市附近时,他闲来无事踱步至船员休息室,却见一位衣着朴素,戴着一副深度眼镜的老者在乒乓球台桌上潜心画着红色锦鲤。自幼喜爱绘画的老曾便驻足观看,不忍离开,见所绘锦鲤跃然纸上,笔法不俗,叹为神奇。经过一番打量,老曾认为她一定是哪所学校的美术教师,便冒昧地探问一句:“请问老师在哪里任教?”女画家抬头看了看老曾,笑着回答:“我不是学校老师,是上海中国画院的画师。我们一行有五人,是到长江三峡去写生的。”老曾既惊异又激动,原来自己有幸遇上的是名扬海内外的国画家“鲤鱼吴”吴青霞。
老曾在与她的交谈中得知,这是他们在“文革”中搁笔数年后第一次外出写生。他们五位画家拟在宜昌港下船,然后结伴徒步到三峡腹地写生(那时三峡工程还没有动工)。连老曾自己都没有想到,他作为一个普通的书画爱好者,竟然与一位著名的书画家这么投缘。女画家告知了所乘舱位,告诉老曾一定到她住的舱里去见一见其他四位画家。老曾去时,吴青霞老师便将上海画院的张守成、陆一飞、朱梅村、邱陶峰四位画家一一作了介绍。想不到这些在“文革”前早已功成名就的著名画家,竟也平易近人,他们向老曾详细询问了重庆周边的风土人情,当老曾得知他们一行将在结束长江三峡写生之后沿江而上去重庆红岩村时,便热情邀请他们路过万县市时(现重庆市万州区)到家做客。他们欣然接受老曾的邀请,决定届时提前电报通知老曾。
老曾回家一月后,没有画家们的讯息。毕竟只有一面之缘,画家们也许只是说说而已,或许改变计划早已返回上海了。在老曾已经无望的期盼中,忽然有一天收到了画家们的电报。原来他们中的朱梅村老师在湖北巴东县境内写生时不幸腿骨骨折在当地住院,等待上海中国画院来人接回上海治疗,以至延误了时间。
老曾将画家们接往地委招待所住下,以便他们整理画稿和休息,并尽力抽出时间陪同左右,了解画家们的需求。当老曾得知吴青霞的老伴不久前病逝,很孤独,便叫自己9岁的幼子晚间去招待所给吴奶奶伴宿,以解除老人的寂寞。吴青霞老师对老曾的幼子特别喜爱,待如嫡孙。临别之时,老画家特意问老曾的幼子喜欢吴奶奶的什么画,老曾的幼子平时爱看吴奶奶画鱼,便脱口而出:“吴奶奶,我要鱼。”老画家欣然画了一幅《鱼乐图》(图1)送给孩子。
画家们在万县这座川东名城停留期间,老曾向单位请假担当向导。老曾带他们来到新田镇白水溪,只见溪水上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桥,是清光绪丙戌年(1886年)所建造,名为“利济桥”。桥两端花草树木郁郁葱葱,桥下流水顺45度岩坡汹涌流下,犹如银龙腾跃翻滚着扑进滚滚长江。溪口两侧的“金子山”“鹞子岩”更为奇特,这种自然美景激发了画家们的创作激情。77岁高龄的吴青霞不畏艰险,踏溪石、穿激流,择取不同角度将美景尽收画笔下。陆一飞等三位画家则雇一渔民小舟,泊于江边不远处的江面上,更全面地观察白水溪及利济桥全景。画家们此次写生收获不小,以陆一飞老师为例,他当时所绘《白水溪图》后被一位香港藏家高价收藏。
忠县石宝寨有座56米高的全木结构建筑,其特点是依山石而建,精致的12层阁楼回栏曲折。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历经三四百年风雨,这座未使用一枚铁钉的木结构建筑如今安然屹立。老曾事先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石宝寨之行遇到了困难,当时“文革”刚刚结束,长江旅游观光活动尚未兴起,石宝寨暂未对外开放,大船不靠,小船不去。老曾便与当地航道段联系,最后利用点航标灯的小艇送人靠岸。上岸后又无法进入寨内,后经老曾与当地公社干部颇费一番周折的联系后,方才打开寨门,画家们终得如愿饱览了长江中上游的这一奇观。老曾引领画家们在石宝寨阁楼里攀上跃下地观看,体味浩浩长江“浪淘尽千古风流”的诗韵。当每一位画家都尽兴而归时,给老曾印象极深的是张守成的一幅石宝寨大全景,画得极为细致,就连被当地老乡称为“关刀石”的碛石也被绘入图中。
四位画家写生一周别去时与老曾依依不舍。为了答谢老曾的厚谊,他们商量后决定每人临别时现场作画题赠老曾。这一决定让老曾颇感意外,更让老曾没有想到的是,这种阳春与白雪一般的友谊会保持终生,至今已达32年之久。
吴青霞赠送的是《芦雁图》(图2)。吴青霞(1910~2008年)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鲤鱼和芦雁,2004年其一幅名为《鱼跃》的作品在北京以220万元高价成交。
张守成赠送的是《蝶恋花》(图3)。画家现移居美国,多次在美国举办个人画展。
陆一飞赠送的是《白帝城》(图4)。因其作品风格大气潇洒,他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毛主席纪念堂、新加坡国家博物馆等收藏。
邱陶峰赠送的是《山松图》(图5)。
船到码头挥手告别之时,画家们一再叮嘱老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