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和意义
电影音乐指的是为电影而创作的音乐,是电影这一门综合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突出影片的感情、加强影片的戏剧性、渲染影片的气氛方面起着特殊作用。很多电影因其美妙的音乐而被添辉增色,难以想象没有音乐元素点缀的电影将会以怎样的苍白形象面对电影观众。
电影《钢琴家》称得上是一部经典之作,它获得了2002年第55届嘎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大奖,又在次年第7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摘取了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三大奖项。一部好的影片是离不开电影音乐点缀的,它的存在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电影的成功与否。
电影《钢琴家》改编自波兰犹太裔钢琴家、作曲家瓦迪斯瓦夫?什皮尔曼(Wladyslaw Szpilman 1911年―2000年)的自传体小说《钢琴师》,导演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按照原著的思路使用近乎真实记录的拍摄手法,表现了这位犹太钢琴家在二战期间饱受折磨和屈辱的经历,最后他的音乐才华感动了一名德国军官,在他的保护下,终于熬到波兰解放。
战争和音乐是该影片的主题,音乐给人以美好的象征,艺术家因人们的崇敬而带上了神圣的光环,而战争像瘟疫一样给人们带来恐慌和灾难。贯穿影片的音乐是波兰钢琴家、作曲家肖邦的钢琴作品。从中,我们听不到激昂的号角,而是在抒情、忧郁的旋律中感受到一种隐隐的力量、一种忍耐的精神。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这样的音乐其实同肖邦自身的经历有关:波兰沦陷后,他流落于巴黎,忍受着内心的孤独与亡国的悲痛。这与影片的主人公是何等相似,面对战争,钢琴家失去尊严四处逃亡;与亲人分离,他无助地在街头大哭;被当作战俘做苦力时,他是那么唯唯喏喏。这丝毫没有让人觉得不妥,反而显得影片的描述非常真实。
《钢琴家》电影原声唱片由11首曲目组成,前9首和第11首都出自于浪漫主义钢琴诗人肖邦的手笔。前9首由波兰钢琴家亚努什?奥莱依尼查克(Olejniczak Janusz)演奏,导演筛选出三首作为电影中的来源音乐。第10首是波兰电影配乐大师沃杰斯基?基拉尔(Wojciech Kilar)为这部电影量身定做的配乐。最后一首玛祖卡是影片中钢琴家的原形人物1948年的历史录音,这一作品作为收藏没有出现在电影中。虽然大部分曲目并未在影片中出现,但是这些钢琴作品所独具的波兰民族气息同电影所要表现的思想内涵颇具相似。
一、升c小调夜曲:
该曲在影片中出现了两次,一次在影片的开头,另一次则在尾声,首尾贯穿,表现了影片的总体思想情感。影片一开始,是一组1939年二战初期华沙社会景象的画面,升c小调夜曲与画面同步。镜头切换到电台录音间,钢琴家什皮尔曼在演奏这首作品。突然,德军炮火袭来,录音师示意要钢琴师停止演奏,可是,钢琴家执意要将整首乐曲演奏完,直到最后录音室被炸毁自己受伤才被迫停止。在影片的尾声,战争结束,波兰解放,钢琴家再一次回到华沙电台录音间,继续弹奏起那首被战火打断的升c小调夜曲。这是他心中所期盼的,正是这种期盼支持着他在战争期间强烈的求生欲。
升c小调夜曲是肖邦的一首编号外作品,由著名钢琴家巴拉基列夫在1894年的肖邦纪念音乐会上首演,1895年由伦敦阿斯谢伯格出版社出版(美,詹姆斯?胡内克,《肖邦画传》王蓓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204 )。肖邦的夜曲显示了作者创作上的独特魅力,情感充实,织体多彩,音乐中有着忧郁的沉思、无尽的伤感,而另一方面,火一般的激情、沉痛的倾诉、以及戏剧性和悲剧性也蕴含于其中。
此曲为ABA’的三段式结构,引子部分就好像一个人在叹息中开始讲述埋藏在心中的故事,旋律所表现的情绪和电影开始的情景――华沙沦陷,人民惆怅,配合得非常贴切。
例1
主题引出,悲伤的情绪弥漫开来,旋律平静优美,伴随着淡淡地忧郁。就像影片开始并没有战争场面,而是反映华沙相对稳定的社会生活景象,然而在镜头转向广播电台录音间后,这一切表面现象就被德军的炮火摧毁得体无完肤。
接下来的一个乐句是前一乐句的变形,大跨度的音阶下行使伤感的情绪更加浓重。将主人公面对战败而产生的无奈、孤助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2
B段与A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不可抗拒的力量,让听故事的人觉得豁然开朗,好像进入一个转折点,战争是否会向好的方面发展?“我们简直难以忍受这种紧张的气氛,广播终于响起了波兰国歌,接着是英国国歌。我们明白了,我们不是单独对德作战,我们有了强大的盟国,我们一定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尽管前面会有曲折,我们面临的形势暂时不会太好。”这首夜曲中所表现的压抑情绪正与影片所要表现的主题――钢琴家在战争时期的悲惨命运相映照。
二、g小调叙事曲:
这是影片最为关键的作品,也是影片的高潮部分。就在钢琴家流离失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烟囱防腐工程方案设计(3篇).docx VIP
- JingChaDaXue《工业企业防火》期末试卷(A)参考答案.pdf VIP
- JingChaDaXue《化工安全技术基础》期末试卷(A)参考答案.pdf VIP
- 2025年贵阳市农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2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pptx VIP
- 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ocx VIP
- 2024年6月青少年软件编程图形化等级考试试卷三级真题(含答案).docx VIP
- “五育”融合背景下新时代校外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以布艺创新教育项目为例*-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第2022004期)-中国儿童中心.pdf VIP
- 智能消防控制系统.pptx VIP
- 【消防史话】台湾地区消防历史沿革.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