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品辨伪小志(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邮品辨伪小志(十)   集邮界里的“古封”不古,仅百岁而已。只是相当于近现代封,略显老相而已。   千百年来,人们用文字传递信息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使用官方的专设机构,那叫做驿站;另一种方法,则是通过亲朋好友外出时,便中交付,或因要事,派专人递送。这两种方式传递的信息,通常都被密封在用纸制作的信封或信袋里。我们为了区分,把前者称为驿站封,后者称为手递封。   这种信件传递状况一直延续到1856年前后。随着我国南方经济的较大发展,应时而产生了专门代人传递信息和小件物品的民间服务性行业,统称为民信局。这是一种收取服务费的机构。为了保证所传递信件、物品的安全交付,于是在信封上加盖专用的印章、戳记,作为收发的凭据。这种信封就是民信局封。经过多年的发展,民信局通信网络遍布全国城乡了。   1878年,清政府采纳了英国人赫德的建议,在他管理的海关内附设了邮局,用来收寄民间的信件。但赫德没有认真管理,近20年间业务发展不大,1897年清政府遂决定把海关邮局收回自管。这种由官府管理的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这就是邮政局。通过它寄递的信件称作邮寄封。   驿站封是官封,印有固定的格式,盖着硕大的关防印鉴,它不属于本文讨论之列。手递封、民信局封、早期的邮寄封,都用宣纸或连史纸作面子,黄表纸或黄土纸作里子,折叠成长方形的书本式样,所以都是同样的外貌,同样的材质。只是,民信局封多了民信局经手时留下的印记,而邮寄封则多了邮局经手时加盖的戳、印或邮票罢了。   近百年来,人们喜欢上了集邮活动,早期只是收集邮局发行的邮票,大约是“爱屋及乌”的缘故吧,以后又逐渐发展到收集贴邮票的信封,之后又有一少部分人喜欢收集民信局封。这样做的结果,使得已沦落为废纸之列的信封,因其“出身”不同,“身价”便不同。手递封是个体;民信封是集体,已有了一些“身份”;邮寄封是国营,身价倍增。尽管它们的“出身”年月接近,材质一致,外貌酷似,但市场上价差却很大,于是一些喜欢“做手脚”的人,为了提高信封“身份”,就在这上面做起了“变造”的文章。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剖析此类情况。   邮票的真伪可以用直接对比的方法,而信封不可能有相同的两枚,所以只能用对照的方法。这里选择了较多的真品,为的是用来对照当时的印鉴。   图1、2、3、4外形上都是红条封。红条封是一种早期个人自制的信封。它是在信封正面中间粘上一条红色的纸签条,再翻过去粘住信封的上、下两端,以保证不会被偷拆。红签条用来书写收信人的名讳,以示尊敬。   图5、6、7在外形上,通称福寿封。这是在当地的通信数量逐渐增大后,自制信封就感到不便。于是一些小纸坊便加工信封,作为商品出售给寄信人。由于原来当中粘贴的红签条多有不便,就在信封中央加印一些称颂吉祥的红色词句,像福海、寿山、高升等来代替,所以也叫福寿封。 图1A 图1B   请看图1。A是封的正面,B是封的反面。读了正面的文字以后,你会感到这是一封邮局无法投递的信件。因为“深渡”是县?是乡?是镇?都没写清。在通读图1A、B的所有文字、记号后,可以把它组合成下面的一段文字:现在苏州西街,开着一家名叫西恒的商店,它的老板方三喜,在农历甲申年(1884年)十二月初六,把这封内装银洋十元的信件,委托福泰润民信局,送到深渡的宝泰碗店收下,再由店方委托一个叫王生大的信差,转送到唐川村的方三喜家中。信和钱,已在当月28日收到。寄信资费(酒力付乞)已由福泰润民信局收下,不得再向方三喜家中收取了。   民信局不是邮政局,它的整个通信网络,是由若干个私营民信局所组成。某一个民信局只经营着一条或数条营运路线。此封是民信局较早的实寄封,它告诉我们,民信局当时不仅传递信息,还兼营着汇款的业务,因而这是一枚具有史料价值的实寄封,可惜的是封上戳记的个别字迹,已无法分辨了。 图2A 图2B   图2A、B是一枚民国3年(1914年)5月15日由安丰的一家典当铺内,一位姓柳的人寄给兴化北门药店内姓洪的人的一封平信。贴着清蟠龙加盖红色楷书字“中华民国”3分邮票一枚;封上写的4月念1日即21日,邮戳上日期为5月15日,这是使用公历和农历之故。再从地理志上查到,安丰和兴化是江苏东台县的两个镇,所以由5月15日寄出,16日到达东台县局分检,转发到兴化。邮路、日期清楚,并符合当时规定的平信邮资。由此可以确认,这是一枚民初的邮寄封。 图3A 图3B   图3A、B是一枚由九江一家名叫永泰祥的商店里的人寄给上海一家布店里的叔父的一封平信。贴蟠龙1分邮票一枚,销湖州丙午润月8日戳,钱江丙午年冬月22日到戳。此封所贴邮资与当时规定不符,寄发地不应该用湖州戳,贴邮票处有改动痕迹,到戳内有涂改痕迹,且有民信局经手的痕迹(有“力讫”字样),因此可以判断此封为变造封。它原是一枚失落邮票的邮局封,或是一枚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