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戏曲中的“遥祭”“奠像”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明戏曲中的“遥祭”“奠像”考   摘要:元明戏曲中有大量的祭祀风俗描写。它们都由一个侧面折射着古典戏曲文化蕴涵的深厚与绵远。或因其不是戏曲学主流的缘故,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多。事实上,从这个角度入手,开掘元明清三代剧作中的古俗包蕴,观察作为戏曲载体中的中国习俗文化内容,对于我们拓宽戏曲史研究视域、建构中国戏曲文化母题史,确有未可限量的意义。笔者近年来正由此出发,不嫌琐细地考证戏曲文献中一些具体的俗信母题或祭典形态,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以期描述中国戏曲民俗的整体面貌与文化渊源,进而建设华夏民族特点的中国戏曲民俗学体系。本文也本于上述思路,选择元明戏曲中“遥祭”“奠像”两种祭俗,加以考索,以求教于戏曲学界与民俗学界的同仁。   关键词:元明戏曲;祭俗;遥祭;奠像   中图分类号:1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9)03-001-03      一      古人认为死者的魂灵有其固定的凭依之处,像坟墓、祠庙、家山、旧住屋室、死亡之所等等。但如果奉祭时祭者远距上述地点的任何一处而又情必行之,那就只能选择遥祭(望祭)了。元明戏曲有具体描绘。《荆钗记》三十五出,王十朋与母祭投江而死的玉莲,老母云:“凌逼你好没存济,母子虔诚遥祭。”范受益《寻亲记》十七出,题即为《遥奠》。此出叙周娘子因其夫死于外地、不见尸骨,故奠云:“夫配边城已丧身,孤魂无主我无亲。可怜漠漠沙场鬼,……雨漠漠。魂飞障海头。”今日“望空遥奠一番,以表夫妻之情。丈夫,你被人陷害死无辜,……遥想天涯埋白骨”。陆采《怀香记》三十八出,午姐闻情郎“韩德真横死江中”,遂唤丫环“备些祭物,……对空遥奠一番。”丫环云:“灵位朝向何方?”午姐云:“天高地远,鬼神无所不在。……只把桌儿对着他平日过来的墙角便了。”徐复祚《投梭记》三十一出,谢鲲误以为元缥风已亡,便在江边祭她:“今日要到江头,望空遥奠缥风一番。以尽昔日之谊。……(生哭介)阿呀!我那缥风嗄!渺渺长江万里遥,知伊何处狎神鳌。……左右的,祭礼随分摆下便了,我知道你死在那一块也?……则这些半夜潮,千层浪,都是你冰霜血也。”又《精忠记》第二十六出,岳氏父子尸停大理寺,岳母及岳女无能近,也只得望空浇奠。“(老旦)孩儿,这是你父兄骨肉,你可主祭,待我随后。(小旦)谨依母亲慈命。我那爹爹,哥哥呵!父兄抱屈丧天涯,母子飘零最惨凄。血泪千行心欲碎,望空浇奠最伤悲。(绵搭絮)望空浇奠最伤悲,谁料父子衔冤,赴黄泉没转期。”   古之遥祭,也称“望”。最早是因要祭的山川之灵众多,且距离迢远、空间阻隔,不能随意及之,故就近摆设牲礼,遥望以祭。《日讲书经解义》卷一释《虞书》“望于山川”云:“遥祭日望……山川,在地之祗,不能亲至其地,则随其方向,遥望而祭。”胡渭《禹贡锥指》卷十八云:“山川辽?R,不可往祭。因四向为坛,遥祭之,故日:四望。”惠士?g《礼说》卷六“春官”条云:“望是不即之名。凡遥祭者,皆名为望。”丘浚《大学衍义补》卷六十三“祭祀祭告祈祷之礼”条云:“望祀天下之山川,?趟魈煜轮?荤神,盖以道里辽?R不能亲诣,望所在而遥祭之。”   古之帝陵之祀也用到遥祭。《旧五代史》卷一百十三《周书?太祖纪》载:“朕攻收河府时,见李家十八帝陵园广费钱物人力,……如无人去只遥祭”可也。《册府元龟》卷三十一《帝王部?奉先》云:“八年二月,以寒食节帝幸南?f,遥奠显陵”。《宋史?礼志二六》记:“大常寺言:‘春秋二仲,荐献诸陵,乞于行在法惠寺设位,望祭行礼。’从之。”《清史稿?高宗纪一》则记:帝“遣官望祭……辽太祖陵。”   古之最具民间俗情的遥祭,可能还是人们伤悼于身边的亡者逝灵。或死者尸首在外无法确认,或死者坟枢在异地不可立往,或要祭的对象不在行祭者身处之地,等等,均以遥祭。《旧唐书?张柬之传》记边关国殇者云:“陛下之赤子,身膏野草,骸骨不归,老母幼子,哀号望祭于千里之外。”明顾清《东江家藏集》眷二十七《祭任母顾夫人文》云:外孙顾清,“谨缄辞具仪,遥祭于故任太夫人顾氏之灵。……薄宦所縻,奔赴无及,……言则可尽,情无可穷;南望吴山,不胜哽塞。”《山西通志》卷八十八《名宦?太原府》记张穆有德政,后“卒于道,士民遥奠之,哭声震野。”元许谦《白云集》卷三《代副使赵公祭扎忽[角寻]平章》云:“某司斛南邦,不能匍匐以发一恸,临风遥奠,以荐其蘩苹”。明王立道《具茨文集》眷七《祭吴封君文》云:“各守其官,相望千里;不获一展私情,谨束帛以遥奠”。   古代文人常撰写“祭文”、“祭诗”“挽章”痛悼故人亲友,这些多为遥祭范畴。《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九“不二斋文选”条记,张元忭“闻杨继盛死,为文遥祭之。”李东阳《懔麓堂集》卷九十六《沸县祭蒙泉翁外舅文》云:五月庚子,东阳“归过沸县,谨以瓣香斗酒之奠,遥祭于我外舅蒙泉先生岳公之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