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釉里红及红釉瓷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釉里红及红釉瓷器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蒙古族统治的横跨欧亚的强大帝国,虽然仅有短短90余年的历史,但却是瓷器发展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元朝初年,社会动荡,北方瓷窑在战火中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不少北方名师巨匠流入景德镇,南北制瓷技术在这里得以交流和提升。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政府在景德镇设立了专门管理陶瓷产业的机构――浮梁瓷局,专营烧造皇家用瓷、朝廷祭器和商品瓷。政府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优越的地理条件,独特的瓷土资源,瓷石加高岭土二元配方的发明,多民族融合的文化背景,以及海外市场的巨大需求,使景德镇瓷业生产得到了全面迅速的发展。景德镇瓷工们不仅创造出独具元代特征的瓷器造型,还成功创烧了卵白釉瓷、釉里红瓷、青花釉里红、高温红釉瓷、蓝釉瓷等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瓷器名品,结束了我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的局面,把瓷器装饰推进到彩瓷的新时代,景德镇也因此逐渐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赢得了“工匠四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美誉。江西省博物馆藏有元代釉里红瓷和红釉瓷5件,现介绍如下:         一、元代纪年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图1)      1974年景德镇市郊后至元四年(1338年)墓出土。通高29厘米,明器。仿元代江南楼阁式戏台建筑,重檐庑殿顶,由二层主楼和两侧二层亭楼构成,主楼略高于亭楼,红柱,青瓦,红白相间,缀珠栏杆,四面正视,均为四柱三开间。楼阁分为上下两段塑造。下段屋身中央板状箱式结构,面板可拆卸。四周门廊微塑各种舞蹈、奏乐、侍卫俑共18尊。正面青花书写对联一副:上联“禾黍丰而仓禀实”,下联“子孙盛而福禄崇”,横批“南山宝象庄五谷之仓”。左右两侧壁分别以釉里红书写“凌氏墓用”和“五谷仓所”。背面底层正中以青花书写159字墓志铭:“夫人,故景德镇长芗书院山长凌颖山之孙女也。生而贤明,长而周淑。适同镇扬州路召伯大使刘文史口炳文悉居仁都胡同,知女孙女璧??。夫人生于前至元癸巳年二月初九日戌时,殁于后至元戊寅五月二十三日申时,享寿四十六岁。以戊寅六月壬寅之吉安葬于南山。坐巳向亥,大江阳朝中峙葬。麓形如抚椅,龙盘虎踞,山清水秀,火星宗庙,梅花单于六秀八茸件件帽合。后日田连阡陌,朱紫盈门。谨记。”(标点为作者所加)。上段楼阁与谷仓正脊部分以子母口契合,仓楼内置宝座,正中以串珠组成“十”字镂孔图案,与前楼相通。   整件器物飞檐、朱栋、雕栏,亭楼浑然一体,造型别致,华贵绚丽,是元代中期景德镇的杰出代表作品,也是目前仅见的有确切纪年的青花釉里红瓷器,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2002年初,为了加强我国珍贵文物出境展览的管理,切实保证文物安全,国家文物局发布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其中64件(组)一级文物禁止出国(境)展出,这件元代纪年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便是其中的一件。   据墓志记载,谷仓的主人是景德镇长芗书院院长的孙女凌氏,长芗书院位于景德镇,死者葬地“南山”也距景德镇湖田窑不远。凌氏死于后至元四年五月二十三日,葬于同年七月初四日,中间停葬一个多月。很可能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由湖田窑设计制作出这件楼阁式谷仓。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是随葬明器,这件器物并未按严格工艺要求制作,采用的是国产钴料,施青白釉,以青、红彩绘点缀装饰。青花呈色浅处为蓝灰色,重处泛褐色;釉里红浅处呈紫红色,深处泛褐色。      这件随亡灵入土的绝世珍品还映射出另一个时代特征,那就是元代景德镇瓷器装饰深受当时戏曲杂剧和文人绘画风尚的影响。楼阁中所出现的乐舞内容是时人追求阴世享乐思想的反映,也是当时社会民俗文化的体现。位于山西省洪洞县霍山南麓的水神庙,俗称明应王殿,其南壁东侧绘有一幅“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的壁画,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的大型元代戏剧壁画,壁画上描绘的是一个散乐班在舞台演出时的情景,演出中使用的刀剑、牙笏、宫扇之类的道具,鼓、笛、拍板等主要伴奏乐器,以及演出场景,与楼阁式谷仓塑造的情景有诸多相似之处。由此可以推测,这件楼阁式谷仓可能同时也是一座戏台,上演的是死者生前喜爱的剧目,塑造的是当时市井流行的乐舞样式,充分反映了死者生前对戏曲的热爱和追崇,家人为她制作这件器物正是为了寄托对死者的悼念,希望死者在阴世依然可以享受丰衣足食、歌舞升平的生活。      二、青花釉里红四灵塔式盖罐(图2)      与上述楼阁式谷仓同出一墓。口径7.7厘米、通高22.5厘米,明器。直口,短颈,丰肩,鼓腹下收,平底。肩腹贴塑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龙虎翘首相望,四周流云衬托,腹下部贴塑双勾仰莲。笠帽状盖,盖内置双沿口,盖边以缀珠组成两道弦纹,内塑灵芝、角、夹板等杂宝。钮为喇嘛塔形,六方形塔座,弧拱门边饰连珠,内塑身着袈裟坐佛一尊,花苞状塔尖,仰莲刹座。罐口内有套杯。颈上青花横书“大元至元戊寅六月壬寅吉置”12字铭文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