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正四年曹州水患救灾用铜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至正四年曹州水患救灾用铜权   2008年春天,我在古玩市场购得铸有文字的铜权一件(如图)。权为青铜质,合范铸造。权身上大下小,呈梅瓶形,溜肩束胫,有倒梯形钮,钮中间有一圆穿孔,有上小下大的圆形底座。权高9.5厘米,底径4.2厘米,重630克。权身铸阳文,惜铸工不精,字多漫漶,30余字只认出:“至正四”“曹州水”“救灾”“准官”“公私米”10余字,从形制和铭文看应是元代铜权。      元朝地域广阔,商品贸易发达,作为衡器重要部件的铜权较多见,见诸报道的有200多件,其中不少是近10来年新发现的。这些铜权权身多为扁六棱形或上大下小的梅瓶形(椭圆形),上有倒梯形中圆孔的钮,下接上小下大的扁六棱形或圆形底座。一部分是没有铭文的“素权”,有铭文的绝大部分是阴文或錾刻阴文,少见阳文。铭文多在10字左右,一般是铭记年号和监造官府名称,如“至正二年益都路造”等。少数还有在权身铸刻蒙文、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的。   我收藏的这件铜权上的铭文是少见的阳文,且字数达30余个。是官铸?私铸?还是赝品?我发现此权红斑绿锈,系生坑之物,出土后虽被好事者稍加打磨,但锈结坚硬自然,字迹朴拙有力,是元代铜权殆无疑问。我仔细辨识了铜权上的铭文,权的一面文字竖读为“至正四□(年)曹州水□(患)救灾□(急)□(用)准官枰”,另一面竖读为“曹州□(冶)□(并)公私米□(行)以此为准□□□□”(后4字实在不清无法辨识,前边方框后括号中字是据部分笔画和上下文意推断,有待确认)。把两面文字连接起来可理解为:在元朝至正四年(1344年)时曹州发生水患,官府为救济灾民发放米粮,在曹州专门铸造了这件铜权,公私米店必须以此权为标准,违者严惩。那么在至正四年时曹州是否发生过水灾?元朝统治者又是怎么应对的?带着这些疑问,我查阅了有关曹州的历史资料。   曹州为元时地名,即现今山东菏泽市所在地。《元史?河渠志》记载:至正四年五月,大雨20余日,黄河暴涨,水平地深二丈许,北决曹县白茅堤,六月又北决金堤。《曹州大事记》亦载:元至正四年五月黄河在曹州决口,适值大雨,平地积水二丈多,六月黄河又在金堤决口,水淹曹、济、丰、沛等18个县,朝廷派遣工部尚书贾鲁前来治理。查到这些资料我兴奋不已,这不仅进一步说明我收藏的这件铜权为真品,其铭文也并非杜撰臆造,更可贵的是这件铜权竟是664年前那场灾难的见证者和救灾的参与者,它佐证和充实了史书的记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   作为鉴赏文章写到这里应该结尾了,但我总觉着应该把治理曹州水患的功臣介绍给大家。贾鲁(1292~1353年)元代高平人,曾任中书省检校、检察御史、工部郎中等职,其间针对当时“黄河决溢、千里蒙害”,沿河人民背井离乡、卖儿卖女的悲惨局面,贾鲁曾多次主持治理黄河。至正四年(1344年)五月,黄河决堤改道,河水在山东曹县北冲决白茅堤,平地水深二丈有余,六月又向北冲决金堤,沿岸州县皆遭水患。今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交界地区成为千里泽国。为保证运河通航,保护山东、河北沿海地区的盐场不被黄河冲毁,缓和黄泛区民众的反抗,元朝政府任命贾鲁为都水使者、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贾鲁敏达干练,竭诚行事。他采取疏、浚、塞并举的方略,疏浚中,凡生地新开,凿之以通;故道高低,取之以平,河身之狭,导之以直;淤塞之道,浚之以深;泽水之地,开渠以排洪。贾鲁在三百余里的治河工地上亲自指挥,督人巡察、宜疏则疏、宜塞则塞,需防则防,需泄则泄,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在堵截山东曹县大堤决口时,因决口势大,又遇秋汛,难以堵截,贾鲁用27艘大船做一“方舟”装石依次下沉,层层筑起“石船大坝”。大堤合龙时,水势猛急,若自天降,怒吼咆哮,犹撼船堤,“观者股栗、众议腾沸”,以为难合,贾鲁神色不动,机解捷出,对施工人员“日加奖谕、辞旨恳切、众皆感激赴工”。经过惊心动魄的大搏斗,终于完成了大截流工程,使黄河复归故道,治河大功告成。贾鲁的治河成就受到当时和后人的高度评价,元顺帝授予其荣禄大夫、集贤大学士,并命立碑褒奖。后人为了纪念他,山东、河南有两条河均名贾鲁河。   编后记:此权文字较多,又为阳文,与习见元铜权有异,器之真伪,欢迎藏友讨论。      责编 一 粟 3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