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俗文化进校园 11
民俗文化开辟农村学校教育新阵地
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中心小学 孙永
内容摘要:阴平镇中心小学充分挖掘当地农村乡土教育资源,积极把民俗文化引进学校教育体系之中。对在阴平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工艺特产、地方风味等民俗文化进行了搜集、整理。以民俗物品为纽带,以课程教学为主阵地,以社团活动为主要内容,通过民俗文化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升华情感体验,感悟生命真谛,发展个性特长。鲁迅先生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学校的办学特色已初步形成。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它具有普遍性和传承性和变异性。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阴平镇作为一个鲁南特色名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6500年的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女娲始祖文化;拥有名振天下、扬威不屈运河支队、文峰大队英勇抗战的红色文化;拥有鲁南地区规模最大、风景秀丽的万亩枣园生态文化;拥有传统毛笔、粉皮制作、柳琴戏曲、大鼓说书等非物质遗产文化等。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工艺特产、地方风味等民俗文化,体现出一方水土的独特性和地方性,其影响远远超出了具体的时空范围。在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情况下,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他们对母体文化的亲近感,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基于历史与现状的分析,具有鲜明特色的阴平民俗文化就这样走进了学校的视野,民俗文化教育就这样被纳入了学校教育体系之中。为此我们开展了以下探索:
一、民俗器物走进校园
在阴平中心小学,一间古朴风格的展室吸引着众多师生前来观看,这就是学校的“民俗文化展室”。走入室内,只见四周的墙上挂着草帽、蓑衣、红肚兜、年画、剪纸;书架上摆放着虎头鞋、虎头帽、布老虎、绣花鞋、鞋垫、梳子、篦子、锭子;桌子上摆着陶罐、耧、汽灯、镰刀、风箱、斛斗……在这里,日渐消失的传统器物又“重出江湖”。从远古到今天,从生活用品到生产用具,它把本土历史的积淀真实、形象地展现在参观者面前。
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发动家长、教师、学生、收藏爱好者,深入农户、文物市场搜集民俗器物,采用租借、购买等方式,搜集整理了近千件民俗物品,陈列在学校民俗文化展室里。包括家庭常用物品,农作物耕种物品、民间艺术品等。
“民俗文化展室”的建立,激发起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通过参观民俗文化展览馆,学生看到过去、珍惜现在、研究历史的发展。学校美术社团的学生还可以将这些作为临摹的版本,进行临摹。除了这间民俗展室,学校还在校园墙壁、走廊,设有阴平教育史、阴平民俗苑、阴平民俗文物文化长廊等内容。用大量文字、图片、实物介绍了阴平地区的悠久历史文化。
二、民俗艺人请进校园
我校利用“六.一”儿童节和“民俗文化节”,从阴平周边村镇请来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到我校为师生们现场表演和进行知识讲座。
运河大鼓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发展史,相传是在明末清初,由运河两岸的渔鼓艺人在演唱的基础上经加工、润色、提高演变而来的。我们有幸邀请到运河大鼓丘祖龙门派的第18代传人孙业稳老人,孙业稳老人为师生们表演了一段经典前段“翻十字”,老人的声音是如此的铿锵有力、韵味十足,带着鲁南口音的大鼓唱词浑厚立体,像从丹田发声,带着绵里藏针的功夫,特别像是高级音响表现的效果。深深的打动了全体师生们。捏糖人艺人胡安国捏糖人的技艺堪称一绝,灵巧的双手捏出了动物、山石、花鸟等多种艺术品,令学生们大开眼界。捏面艺人徐浩也给我们表演了他的传统技艺,令人叫绝。民俗艺人的绝技,不仅宣传了民间文化,弘扬了民间艺术,更重要的是陶冶了师生的性情,使地方文化走进校园,进入课堂,扎根学生心间。
三、民俗课程进入课堂
为将民俗文化教育推向深入,我们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深入挖掘阴平民俗文化。师生们走村串户,采访村里的长者,听他们讲述阴平民间故事、相关传说、鲁南风俗习惯;走进运河古城,聆听运河号子、拉魂腔,挖掘童谣,记录歌词。通过“看、谈、演、记、录、选、编”的形式,师生们共整理了8本厚厚的调查资料集。 我们遵循“批判继承”和“贴近生活”的原则,将最适宜学生学习的,独特而优秀的阴平民俗文化筛选出来进行学习和融合,并对收集到的一些关于迷信活动和陈规陋习的资料进行梳理剔除。目前,学校共编辑了《红土埠文化》、《阴平民俗游戏》、《家乡》三本民俗文化校本教材。
在平时的课堂上,我校老师有意识地将民族知识渗透进去,让学生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让阴平民俗文化与学科教学能真正融合。在音乐课上,我们把运河号子、运河大鼓加入到欣赏环节,让学生感受歌曲和地域之间的密切关系;在语文课上,我们把当地方言纳入拼读环节,让学生感受方言的表现力;在体育课上,我们把民俗游戏纳入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4秋).pdf VIP
- 2025年无犯罪记录证明申请表申请书(模板).docx VIP
- 《新媒体营销基础》课件——新媒体营销概述.pptx VIP
- 项目计划进度管理流程图.pdf VIP
- 2024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考试历年机考真题集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docx VIP
- 200MWh储能电站安全预评价报告.doc VIP
- 华为经营管理-华为的流程管理(6版).doc VIP
- 2015-2020年一建历年真题-水利.pdf VIP
- 平行文本在翻译中的运用.ppt VIP
- 口腔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增长与竞争格局分析报告:2025年市场展望.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