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并噻唑2-甲酸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docxVIP

苯并噻唑2-甲酸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苯并噻唑2-甲酸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苯并噻唑2-甲酸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侯巍巍,白金泉*,吴翠敏(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化学化工系,北京 100124)摘要:综述了苯并噻唑2-甲酸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CO2羧化法、水解法、高锰酸钾氧化法和Phillips合成法;其中CO2羧化法包括催化合成法与无催化剂合成法,介绍了催化合成法中的卡宾铜(Ⅰ)催化及卡宾金(Ⅰ)催化的合成方法。阐述了苯并噻唑2-甲酸在医学、医药领域的应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苯并噻唑2-甲酸;合成;催化;应用;展望Synthesis and Appicationsof2-?Benzothiazolecarboxy?lic AcidHOU Weiwei, BAIJinquan*, WU Cuimin(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China)Abstract:The synthesis methods of 2-?benzothiazolecarboxy?lic acid?are reviewed,?including CO2?carboxylation,hydrolysis,??oxidation and Phillips synthesis ; CO2carboxylation?contains catalytic?synthesis?and?no?catalyst synthesis, the? methods of?Cabbeen?copper(I)andcarbene Gold(I)catalytic?synthesis was introduced.Applicationsofthe 2-?benzothiazolecarboxy?licacidinmedicine and pharmaceutical were elaborated,the?futuredevelopment of 2-?benzothiazolecarboxy?licacidwasprospected.Keywords: 2-?benzothiazolecarboxy?licacid;synthesis;catalytic;applications;prospected杂环化合物对改善生命体机能有很大的作用,其与材料科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目前,对杂环化合物的研究已越来越深入,并不断改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其中,苯并噻唑杂环类化合物是有机合成反应的先导骨架与母体之一。自1879年Hofmann[1]首次介绍了2-氯和2-苯基苯并噻唑以来,越来越多的衍生物被合成。该类化合物因具有药理及生物活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等领域[2-4]。苯并噻唑衍生物的取代分为苯环上和2位上的取代,而2位取代衍生物活性基团对其本身活性影响较大。李炎[5]等则介绍了一系列2-取代苯并噻唑衍生物的合成方法。本文将对苯并噻唑2-甲酸的合成及应用进展做简要综述。苯并噻唑2-甲酸(2-?Benzothiazolecarboxy?lic acid),分子式为C8H5NO2S,分子量为179.2。20 °C,常压下时密度是1.508±0.06 g/cm3;沸点:378.5±25.0 °C,熔点:108 °C,是重要的有机医药中间体,结构式如下图所示。合成方法CO2羧化法二氧化碳(CO2)被视为廉价、可再生、来源丰富且用途广泛的能源。在过去的十几年内,其作为对过渡金属介导激活剂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CO2作为C1源和与它羧化的亲核物质间可以形成新的C-C骨架,被视为羧酸及其衍生物合成的极具优势的原料。但是由于CO2极高的热力学及动力学稳定性,使亲核试剂被限制在某些具有金属活性的不饱和烃类及活性金属有机试剂如格氏试剂。为了探索CO 2对亲核试剂的羧化反应,许多科研工作者做了不同程度的研究。1.1.1 CO2直接羧化法Oleg Vechorkin等[6]用CO2羧化法,通过改变催化剂的种类等条件合成了苯表 1-1直接羧化苯并噻唑的反应条件Table 1-1Optimization of Conditions for Direct CarboxylationofBenzothiazolea项目条件转化率(%)1234567二甲醚,125 °C,5 mol % CuI, LiOBu二甲醚,125 °C,5 mol % LiOBu二甲醚,125 °C,NaOMe or NaOH or KOH二甲醚,125 °C,K2CO3二甲醚,125 °C,K3PO4二甲醚,125 °C,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