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意课堂 巧妙点拨 ——《浪之歌》教学案例
诗意课堂巧妙点拨——《浪之歌》教学案例
一、背景分析:
散文诗一直是我们教学过程中难以驾驭好的一类体裁,是兼有诗歌和抒情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篇幅短小,情感浓重,节奏鲜明,有诗的意境;但又像散文一样,不分行排列,可有韵,可无韵,可韵散相间。结构上像诗,有一定的跳跃性,但又像散文,有词、句、段过度。语言隽永,形式灵活,内容浓缩,耐人寻味,抒情色彩十分强烈。散文诗的教学重点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意象进一步体会作者感情。今年一月5日,我区在摄山中学开设了一节研讨课,教学内容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组诗》中的《浪歌》,旨在研讨散文诗的解读方法。
二、教学情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独特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了意象和作者的感情,下面我记述了课堂教学流程中的部分教学情景来进行描述、分析和反思。
“浪”是个内涵及其丰富的意象: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的热烈,爱的深沉。黎明,她信誓旦旦地在情人耳畔许下忠诚的誓愿;傍晚,她又为爱情唱着祈祷的诗篇。潮涨时,她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潮退了,她难舍难分,依恋地扑倒在情侣的脚下。面对她这诚挚炽烈的情爱,海岸是异常感激的,他亲吻她,还容忍了她的“任性”。但与海岸连在一起的“山崖”,却不同情她,理解她,不管她如何向他献媚,微笑,倾吐心声,始终装聋作哑,置之不理。他这种态度,使海浪感到伤感,苦恼。寂静的夜晚,大地万物都在睡神怀抱中沉沉酣睡,唯有她辗转反侧,难以安眠。然而,她的恋情并没有因此而减退,也没有因此而动摇对爱情的信念,决心只要“一息尚存”,就要“这样消磨岁月”,显示出无限的忠诚。海浪对爱情的这种态度,也正是诗人对祖国深厚情爱的反映。
授课教师激情导入课文后,开门见山问学生:“同学们能不能读出本文的意象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浪。”教师接着问:“本文表达了浪什么样的感情?”学生回答道:“浪对海岸的暗恋。”于是教师适时让学生读出文中体现海浪对海岸爱恋的句子。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海浪”形象,用多媒体展示问题:诗中的主人公海浪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以“--------的海浪”句式呈现。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一往情深的海浪;忠诚的海浪;忠贞不渝的海浪等等。到这里教师适时进行总结并进一步追问:“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看出本文是爱情诗,那本文是不是仅仅表现爱情呢?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下多媒体展示的诗《炉中煤》,同学们先想想《炉中煤》表达什么感情?”教师带着学生一起读完后,很快就有学生答道:“老师,本文表达了作者很深的感情。”教师接着问:“是不是这样呢?本诗有副标题,老师告诉你们作者郭沫若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一起来看多媒体显示屏上作者的背景介绍。”学生看了背景介绍之后对《炉中煤》中体现的感情都能全面了解了。在这种情景下,教师又引导学生回归对文本进行理解,并告诉学生理解课文主题要从多元的角度进行思考,比如可以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接着多媒体出示了作者纪伯伦的简单介绍:作者的祖国是处于封建主义、殖民主义统治下的黎巴嫩,祖国给予他的并不是很多。远在他少年时代,为了生存,他同家人不得不背井离乡,不远万里来到美国求生。后来,立志报国的诗人,又被“莫须有”地遭到放逐。在自己的国土上,连立足之地也没有,不得不长期旅居异国,身老他乡。然而,这种因贫穷和统治阶级的罪恶而造成的与故土的别离,不仅没有淡化他对祖国的思恋,冷却他炽热的赤子深情。相反,他爱之更深,思之也更切。最后学生看了后都完全明白了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深深的爱国热情,明白了这是一种大爱!
三、分析反思:
纪伯伦的散文诗《浪之歌》借助海浪与海岸这对热恋形象,曲折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纵观授课教师的教学情景,发现她能很好地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最佳契机,语文课堂闪耀着教学机智的火花,她抛开了程式化的教学模式,没有在授课前就机械地介绍时代背景,而是把作者的写作背景介绍放在“理解作者感情”这一教学流程中自然地展示,这样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散文诗的主题。整个教学流程如行云流水,一点也不做作。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有可能避免刻板的公式,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特点,从而找出适应的方法并加以正确的运用。”所以,要想创造富有诗意的课堂,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充分备课,了解学情。
充分备课,了解学情,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为了完成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语文人,我们每位老师在上课之前都得认真备课,备课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备课的过程就是对话的过程。备课时的对话包括老师与教材编写者对话,与文本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学生对话以及与自己对话共五种不同的对话,这些对话有着各自的价值。
二、优化课堂心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