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腹、盆部CT诊断学.ppt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腹、盆部CT诊断学

腹、盆部CT诊断学 腹部CT诊断价值 主要用于肝、胆、胰、脾,腹膜腔及腹膜后间隙占位性、炎症性和外伤性病变 外伤急腹症:CT密度分辨力高,比X线平片精细、全面和准确 胃肠道疾病:肿瘤分期 肿瘤周围侵犯的有无或程度 同周围脏器及组织间的关系 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隔转移 腹部CT诊断价值 肝脏:肝脏疾病的基本检查和确诊手段 确定肝内占位性病变并提出定性、定位诊断 鉴别右上腹肿块来源及与周围组织器官关系 了解肝脏结构,如门脉高压原因及程度 肝脏CT检查常规行对比增强检查 胆道: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超声难以确诊时,可作CT检查 胰腺:检查胰腺病变首选方法 腹部CT检查方法 平扫:不用对比增强和造影进行CT检查 胃肠道准备 对比增强检查:扫描前由静脉注入碘对比剂后所进行的CT扫描 造影CT:指先作器官或结构的造影,然后再行扫描的方法 对比增强扫描的意义 增加病灶与正常组织对比,可发现小病灶或可疑等密度病灶 了解病灶血供和观察病变与周围血管及组织间关系,提高对病灶的定性能力 提高恶性肿瘤分期准确性 确定并显示病变是否为血管性病变 对比剂选择和使用 使用水溶性碘对比剂 尽可能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 使用前必须做碘过敏试验 对比剂团注 60?150ml或1.2?2 ml/kg体重 速度:3?4ml/sec 肝脏多期CT增强检查 肝脏双重血供;静脉快速注入对比剂,短期内肝动脉、门静脉和肝实质内对比剂浓度按先后顺序在相应时间内上升,并保持一段时间的峰值,称动脉期、门静脉期和肝实质期 螺旋CT多期扫描:分别在肝动脉期、门静脉期行全肝扫描,称肝脏双期扫描;双期扫描后加作肝实质期扫描,称三期扫描 应用:发现病变和定性,应视为肝脏特别是肝癌检查的常规方法 肝脏多期CT增强检查 肝脏常见疾病的CT诊断 肝脏CT正常表现 平扫 正常肝脏实质密度一致 肝内静脉和门静脉CT值均低于肝实质 肝门附近的门静脉、胆管和肝动脉主干以及第二肝门附近的肝静脉较粗大,显示为低密度树枝状阴影 肝脏CT正常表现 肝脏常见疾病CT诊断 肝弥漫性病变:肝硬化、脂肪肝 肝囊肿 肝脏炎性病变:肝脓肿 肝肿瘤:良性、恶性肿瘤 肝硬化 肝脏大小改变 早期肝脏可增大 中晚期肝叶增大和萎缩,肝各叶大小比例失调 尾叶、左叶外侧段增大,右叶、方叶萎缩 部分也表现右叶增大,左叶或尾叶萎缩 肝脏形态轮廓的改变 肝边缘显示凹凸不平(结节再生和纤维化收缩) 部分肝段正常形态消失:右叶下段前后缘膨隆 肝硬化 肝密度改变 脂肪变性、纤维化使肝弥漫性或不均匀密度降低 较大而多发的再生结节可为散在高密度结节 增强:再生结节表现为低密度区 肝裂增宽,胆囊外移 肝硬化的形态改变 肝硬化结节 叶、段比例失调 尾叶/右叶比例 胆囊窝增宽,胆囊外移 肝裂增宽 前缘下缘变平 肝硬化 继发性改变 脾大,脾梗塞 门静脉扩张,血栓形成 侧支循环形成:脾门脾周、胰周、贲门胃底、食管下段及腰旁静脉血管增粗扭曲 腹水 脂肪肝 平扫:肝实质密度减低 弥漫性脂肪浸润:全肝密度降低,衬托之下肝内血管密度相对增高而清楚显示 局灶性脂肪浸润:肝叶或肝段局部密度降低 CT值测量低于正常:正常肝脏密度高于脾,如肝与脾CT值之比小于0.85,可诊断脂肪肝 增强:肝脏强化程度低于脾,肝内血管在肝实质内显示特别清晰、无受压表现 肝脓肿 化脓性肝脓肿 病理 炎症→坏死、液化→脓腔 脓肿壁分层:对比增强时: 内 坏死区——低密度 肉芽组织—强化环 水肿带——低密度 外 周围反应带:动脉期一过强化 化脓性肝脓肿 平扫:早期—局部低密度,边界不清,胆管积气形成期—低密度区内多发更低密度,“花瓣状” 成熟期—融合成大的脓腔,密度略高于水. 脓肿壁(肉芽组织层)呈环形强化。 1/10~1/5内有气体(液平),脓肿壁形成 合并包膜下脓肿、肝外脓肿、胸腔积液 化脓性肝脓肿 增强: 动脉期脓肿周围正常肝实质由于反应性充血呈轻度一过性强化 早期—病变区楔形或斑片状强化 形成期和成熟期,脓肿壁强化, 呈“簇状征”、“靶征”和“双靶征” 肝囊肿 孤立性肝囊肿(单纯性肝囊肿) 先天性:胆管发育异常,薄壁,内衬上皮,外覆纤维包膜,内为浆液 单发或多发,数毫米至20厘米 平扫:圆形或卵圆均一水样密度(低)灶(0~15Hu)边缘光滑、锐利,无囊壁显示 增强: 病灶无强化 肝海绵状血管瘤 临床与病理 常见,尸检报告发生率4% 女性多见,占70%,多发者占1/3 病理上,常为3~5cm,大者占据肝段、肝叶,由众多大小不等、衬有内皮血管间隙构成,间隙间有不等量纤维组织,中心部位为主 临床上,无特异症状。慎用活检 肝海绵状血管瘤 平扫:肝实质内境界清楚圆形、类圆形低密度肿块 增强:方法动态扫描,延迟扫描,两快一慢 典型表现:早期肿块周边出现斑状、结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