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六講 先秦諸子散文.ppt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講 先秦諸子散文

所謂“物化”、物我一體在審美中是存在的,沒有它就沒有審美。   “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後,若化為物”(《大宗師》)。“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也。此之謂物化。”(《齊物論》) * *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 莊子對自然之美的推崇,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貴清真”,讚賞“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李白,他的審美理想就受到了莊子學派很大的影響。而他的那些傳誦千古的作品,也正是最富於天然之美的傑作。自晚唐司空圖而後,以宋代的蘇軾為代表,對天然之美的追求形成了一股歷史的潮流。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和莊子學派對天然之美的推崇直接相連的“法天貴真,不拘於俗”的思想,包含著批判的反抗的因素,它在明代中葉以後,由李贄、湯顯祖、袁宏道、袁枚等人極大地加以發展了。 * *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 《莊子》為詩史之源已見諸古人筆端。方東樹曰:“《莊》以放曠,屈以窮愁,古今詩人,不出此二大派,進之則為經矣。”(《昭昧詹言》卷一)劉熙載曰:“太白詩以莊騷為大源”。“詩以出於《騷》者為正,以出於《莊》者為變。少陵純乎《騷》,太白在《莊》《騷》間,東坡則出於《莊》者十之八九”。(《藝概·詩概》) * *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 《莊子》對後世小說的影響 第一,最早提出了小說史上的一些重要概念:小說、齊諧、志怪等,並因對這些概念的學理定位而對後世小說生成形成巨大影響。 第二, 《莊子》書中,為了說明道理,將大量歷史人物進行虛化,虛構出以歷史人物為依託的故事進行說理,這具有小說化敘事的特徵。 第三,其寓言精神對中國古代小說更是形成了從結構方式到精神狀態的深層影響。 * *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 第一,最早提出了小說史上的一些重要概念:小說、齊諧、志怪等,並對這些概念進行了學理定位。 考查現有資料,“小說”一詞最早出現於《莊子·外物》篇中:任公子為大鉤巨緇,五十轄以為餌,蹲乎會稽,投竿東海,旦旦而釣,期年不得魚。已而大魚食之,任公子得若魚,離而臘之。自製河之東,蒼梧以北,莫不厭若魚者。已而後世輇才諷說之徒,皆驚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灌瀆,守鯢鮒,其於得大魚難矣。飾小說以幹縣令,其于大達亦遠矣。是以未嘗聞任氏之風俗,其不可與經於世亦遠矣。 * *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 唐代成玄英注疏“飾小說以幹縣令”雲:“幹,求也;縣,高也。夫修飾小行,矜持言說,以求高名令問者,必不能通於至道。”觀上下文,可知“小說”是指與“大道”相對照而言的、功用價值有限的、低下瑣碎的言論,與《荀子·正名》中的“小家珍說”所指相同,並不具備文體意義。但作為小說學上最初的語源,後世還繼承了《莊子》中對“小說”的學理定位。把“小說”當做一種獨立文體的是漢代的桓譚。《文選·擬李都尉從軍詩》中李善注引《桓子新論》雲:“若其小說家,合叢殘小語,近取譬論,以作短書,治身理家,有可觀之詞。”所謂“叢殘小語”、“短書”,也就是《莊子》中的“小說”。《桓子新論》中另有一段話可為證明:“揚子雲才智聞達,卓絕於眾,漢興以來,未有此也,國師子駿曰:‘何以言之?’答曰:‘通材著書以百數,唯太史公為廣大,余皆叢殘小論,不能比之子雲所造《法書》、《太玄》也。’”“論”即“語”也,具有講道理的功用價值評判意味。此外, 《桓子新論·本造》篇中另有一段關於莊子之論,雲:“莊周寓言乃言堯問孔子, 《淮南子》雲共公爭帝地維絕,亦皆為妄作,故世人多雲短書不可用。”“世人”以“妄作”而斷定“莊周寓言”不可用,觀文意,桓譚是認可這種看法的,即桓譚亦是從功用價值角度來斷定小說的。 * *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繫 “齊諧”與“志怪”則是首見於《莊子·逍遙遊》,雲:“齊諧者,志怪者也。”“齊諧”一詞,前人或釋為人名,或釋為書名,迄今無定論。“志怪”,即記錄怪異之事與物。莊子舉出“志怪”之“齊諧”,是為證明其在《逍遙遊》中所說之“鯤”與“鵬”之事不虛妄,以增強說理的說服力,強調的是一種證實功能。因之,“齊諧”、“志怪”二詞,在後世發展為小說的書名,如現今可見的最早以“齊諧”命篇的小說是南朝宋東陽無疑撰的《齊諧記》 ,最早以“志怪”命篇的小說出現于晉代的“志怪”系列,如《孔氏志怪》、曹毗的《志怪》和祖台之的《志怪》等,他們以“齊諧”、“志怪”命篇,也是以其所記之事或人為不虛妄而世之少有,是為了證實世上幽冥輪回神仙鬼怪之實有。“志怪”一詞更是發展為小說文類學上的專有名詞,與“志人小說”相對應的“志怪小說”,發展為中國古代文言小說的主流之一。與“志人小說”一樣,“志怪小說”的著述者認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