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代实业救国先驱—张謇
近代实业救国先驱——张謇
自古以来长江以南地区多半是不能作为天子长期落脚的地方的——或许是对历史了解还太少的缘故吧,我不知道温暖湿润的气候是否有碍皇帝的统治,也不知道秦岭之南是否真的少了那么点儿所谓的“王气”。
但是远离皇帝也未尝不是件好事。长期以来的政治地位缺失使得这里的人似乎更热衷于做点生意来振兴一方而不是依赖于领导阶级的优惠政策。张謇先生似乎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只不过他把理想定位在了“救国”这一高度,于是这个弃官的状元没有像史上诸状元那样黑着头踌躇满志走进朝堂、白了发领了俸禄回家养老。
张謇(1853年5月25日-1926年7月17日),字季直,号啬庵,江苏海门人。1853年出生于常乐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
中学课本上对张謇挂的最高的一个头衔就是“状元”了,因此对他的认识一直停留在“一个办厂的状元”。纵观他的人生历程,也许他花费多年登上的八股取士之巅峰其实并不算他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为了这个头衔他着实浪费了不少时间。
张謇天资聪慧,4岁开始随其父学习《千字文》,5岁便能背诵没有错误。16岁时,由于祖上是三代没有功名的冷籍,为了走上科举正道,经宋琛安排,謇冒用如皋县人张铨儿子张育才的名义报名注籍,经县、州、院三试胜出,得隶名如皋县学为生员。同治八年(1869年)张謇考中秀才。其后如皋张氏贪得无厌、索酬无已,后竟控诉于如皋官府,意在借官勒索,于是“冒籍案”发。自此连年缠讼,使张謇吃足了苦头,家道也转入困顿。幸赖孙云锦、江苏学政彭久余怜士惜才、曲为援护,屡费周折,才得以。光绪八年(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日本乘机派遣军舰进抵仁川,吴长庆奉命督师支援朝鲜平定叛乱,以阻止日本借机发动侵略战争。张謇随庆军从海上奔赴汉城,为吴长庆起草《条陈朝鲜事宜疏》,并撰写《壬午事略》、《善后六策》等政论文章,主张反抗侵略,对外持强硬政策,由此受到南派“清流”首领潘祖荫、翁同龢等的赏识。翁同龢从1885年起,翁同龢、潘祖荫等对张謇就有了提携之意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辰设恩科会试,张謇奉父命再次进京参加礼部恩科会试。四月二十四日殿试时翁同龢命收卷官坐候张謇交卷,然后直接送到自己手里,匆匆评阅后,竭力加以拔擢。翁同龢做了其他阅卷大臣的工作,把张謇的卷子定为第一,张謇得中一甲一名状元,循例授六品翰林院修撰。兴办实业,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有一定作用,但是这种主张没有抓住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