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梧贵高速公路某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梧贵高速公路 XX隧道监控量测工作方案 (初稿) 编制单位: 编制时间: 2012年3月10日 XX隧道监控量测工作方案 1、隧道概况 本项目隧道一座,即XX隧道,左右分离布设,进出口为小净距隧道,隧道长左洞465米右洞515米。隧道穿过丘陵地貌,进口洞门采用端墙式,出口洞门采用削竹式,隧道最大埋深约127.1m,隧道穿越的地层在中间地段主要为中风化—微风化花岗岩,在洞口段主要为强风化—中风化花岗岩,隧道洞口段围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完整性较差,地下水主要以围岩裂隙水为主。 2、隧道监控量测目的 隧道监控量测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以指导施工作业,而且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变位、应力的量测,优化支护系统的设计,达到最优的目标。因此,作为隧道新奥法施工“三要素”之一的施工监测便显得非常重要。 3、监控量测范围与内容(现场量测的主要手段、量测仪表和工具及其选用、量测项目及方法的确定,见表1) 本次监控量测的范围为XX左线隧道K3+305~K3+770,右线隧道YK3+290~YK3+805 右线隧道设监测断面50个,间距8~10米;左线隧道设监测断面30个,间距10~15米。 监控量测项目及方法一览表 表1 序号 项目名称 方法及工具 布置 量测间隔时间 1~15天 16天~1个月 1~3个月 大于3个月 必 测 项 目 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 岩层、岩性,结构面产状及支护裂缝观察或描述,数码相机、地质罗盘及规尺等 开挖后及初期支护后进行 每次爆破后进行观察 周边位移量测 各种类型的收敛计 每5~50米一个断面,每断面2~3对测点 1~2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1~3次/月 拱顶下沉量测 水平仪、水准尺、钢尺或测杆 每5~50米一个断面,每断面1个测点 1~2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1~3次/月 锚杆内力量测和锚杆拉拔力量测 各类电测锚杆、锚杆测力计及拉拔器 每代表性地段1~2个断面,每个断面3—7根,每根2~4个测点 —— 地表下沉量测 水平仪、水准尺 洞口段,埋深小于2倍开挖跨度的地段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B,1~2次/天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1次/2天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1次/周 选 测 项 目 围岩内部位移量测 (洞内设点) 洞内钻孔安设但点、多点杆式或钢丝位移计 每代表性段选1~2个断面,每断面3-7个钻孔 1~2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1~3次/月 围岩内部位移量测 (地表设点) 地表钻孔安设各类位移计 每代表性段选1~2个断面,每断面3-5个钻孔 同地表下沉要求 围岩压力及两支护间压力量测 各种类型压力盒 每代表性段选1~2个断面,每断面3-7个测点 1~2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1~3次/月 支护、衬砌内应力、表面应力及裂缝量测 各类混凝土内应变计、应力计、测缝计及表面应力解除法 每代表性段选1~2个断面,每断面3-7个测点 1~2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1~3次/月 钢支撑内 力量测 各种类型 压力盒 每代表性段选1~2个断面,每断面3-7个测点 1~2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1~3次/月 围岩弹性波测试 采用syc-2声波仪及配套探头 在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 —— 4、施测部位、测点布置、测试方案和实施技术的确定 4-1、全断面开挖监控量测设计 当围岩条件较好,全断面开挖时,监控测量设计图如图1: 图1 监控点布置图 进行监控量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在施工初期阶段,或地质较差时,或位移下沉量及速度较大时,应适当增加量测断面及量测频率。 (2) 测点设置应可靠,并应妥善保护,测量仪器使用前应严格标定。 (3)各测量项目应尽可能布置在同一断面,测量点应尽可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以便测量数据的分析及为以后的工作提供经验, (4) 对量测资料的整理: a) 绘制位移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b) 绘制位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c) 绘制位移量与开挖面距离关系曲线; d) 找出位移一时间回归曲线,求出最终净空位移量; e) 根据各类围岩量测数据求出围岩的E,C,φ等物性参数; (5) 当隧道水平位移收敛速度为0.1~0.2mm/天,拱顶下沉位移速度为0.1mm/天可以认为围岩已基本稳定。应根据量测结果确定二次衬砌施作的适当时间,施作过过早可能使二次衬砌承受过大的荷载。 (6) 在监测过程中,若发现净空位移量过大或收敛速度无稳定趋势时,对结构应采取补强措施: a) 增加喷混凝土厚度,或加密锚杆,或加挂钢筋网。 b) 提前施作二次衬砌,要求通过反分析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