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西省临猗中学校2017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

精品解析:山西省临猗中学校2017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解析:山西省临猗中学校2017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原卷版)

2017—2018临猗中学高二期中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一、单选题(共9分 每小题3分)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松树的品格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大雪压来之时,高压线的铁塔都被压塌,而青松仍能挺住。竹是什么呢?竹本固,_____;竹性直,_____;竹心空,_____;竹节贞,_____,所以,竹是君子的化身。而到了菊花,便是一种“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王安石),“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郑板桥)的境界了。 ①不改志向 ②不见异思迁 ③不趋炎附势 ④不刚愎狭隘 A. ②③④① B. ③②④① C. ②③①④ D. ③②①④ 2. 下列对联涉及的传统节日按一年中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何处题诗酬锦句,有人送酒对黄花。 ②叶脱疏桐秋正半,花开丛桂树齐香。 ③禁火今年逢春早,飞花镇日为人忙。 ④玉宇无尘一轮月,银花有焰万点灯。 A. ②④①③ B. ④③②① C. ①②③④ D. ③④①② 3.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B.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C.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D.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旅宿 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4. 下列对于这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联塑造了一位独在异乡,没有知音,专注幽独,黯然伤神的诗人形象;全诗浓厚的思乡之情也油然而生。 B. 颔联描绘出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寒夜孤灯,诗人思念故乡旧年往事;窗外孤雁鸣叫,屋里诗人深愁难眠。 C. 尾联勾勒出一幅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出作者回乡后面对家乡美景的喜悦之情。 D. 全诗情感至深,既有借景抒情,又有直抒胸臆;既抒发了诗人在外旅况的落寞、凄凉的内心情愫,也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E. “烟月”在此借代,并非一定就是“烟”,就是“月”。正所谓,文学作品的形象大于思维,此处一个“烟月”可以触发不同的旅人思妇产生不同的意象联想,从而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5. 请从虚实的角度鉴赏这首诗的颈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小题。 满江红·中秋寄远 宋·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①横管,一声吹裂②。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③。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注】①玉纤:纤细如玉的手指,多指美人的手。②晏元献公曾于中秋阴晦之夜奏乐,至夜分,月果出,遂饮乐达旦。此处借用前人故事,写词人由西楼待月而请美人吹笛唤月。③化用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中以玉斧修月的典故。 6. 下列对本词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A.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句中,“快”字表达出赏月的酣畅兴致,“怕”字流露出词人担心中秋月不够明朗的心思。在情感节奏上一抑一扬,起伏有致。 B. “谁做冰壶凉世界”一句从侧面描写中秋月的无垠光华,词人把月色笼罩下的世界比喻为冰壶中的世界,则月色皎洁无垠、透明清凉之状真切可感。 C. “最怜玉斧修时节”一句运用了玉斧修月的神话,把月亮的圆美无瑕之状形容了出来。“怜”字则与后两句相贯通,表现了词人对嫦娥孤冷际遇的深切同情。 D. 下片开始,词人先用状写满天月色的“云液满”一句承上启下,然后展现自己在月下酣饮欢乐的情状。在如此乐景中词人想起远人,于是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深沉的叹息。 E. 全词主旨是表达望月怀人之情。本词即景生情,借景抒情,借月写意,情溢字里行间,有情景交融之妙。 7. 同是望月怀远,这首词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8. 名句默写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体现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3)杜甫五律《旅夜书怀》的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的景象雄浑阔大,反衬了作者孤苦漂泊的悲怆心情。 (4)李白《将进酒》一诗中,运用夸张手法悲叹人生短暂、人生易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