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推进中原农业现代化精选.doc

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推进中原农业现代化精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推进中原农业现代化精选

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推进中原农业现代化 内容摘要:农业现代化意味着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1]的双重变革。农业经营方式上要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农业生产方式要实现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的共同提高,但是当前土地生产率明显滞后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需要借助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契机,推动土地流转,提升农业公共服务水平,培养职业化农民,助力中原农业现代化。 关 键 词:农业现代化 新型城镇化 职业化农民 公共服务 论文代写 作者简介:杜豹,河南邓州人,华中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现就职于基层政府 农业现代化一直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短板,面对着人多地少的状况,如何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成为事关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河南省九次党代会正式提出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河南省的农业现代化对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全国农业发展都意义深远。本文以豫西南L村为个案,对中原农业生产现状进行考察,进而对公共服务与农业现代化进行若干思考。 一、 农业现代化:经营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双重变革 农业现代化意味着农业经营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双重变革。这是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国外发达农业国家和地区的基本经验。尽管农业经营规模有差异,但是细碎化经营的状况显然是无力承载农业现代化的。 经营方式上,现代农业是集约化农业,应当适度规模化经营。单家独户的小农经营面临着诸多困境,不利于大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利于开展土地综合整治,也不利于大型机械化作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面前,小农经营更显得十分脆弱。尤其是在地形平坦、耕作便利的粮食主产区,应当适度推进规模化经营,扶持种粮大户、农业公司、合作社等。 生产方式上,现代农业追求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的共同提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工业和第三产业中去,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总数将会显著下降。加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即单个农业劳动者的农业产出会提高。现代农业生产方是利用工业化发展成果来支持农业发展,如化肥、农药、良种、农田水利、农业机械等。这些现代要素进入农业,才能根本上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显著提高土地生产率,增加农业综合产出。 二、 L村农业生产现状考察 L村是笔者的家乡,在假期时间,笔者在该村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对农业生产现状进行全面考察。 (一)基本情况 L村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距离县城大约25公里,全村共18个村民小组,520户,共约2450人,耕地面积3500亩。该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庄,人多地少,人均耕地1亩左右,以种植粮食为主,没有任何工业企业。当地地处南阳盆地西部,地势平坦,耕作便利。 村民外出务工始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目前青壮年劳力大部分外出务工,以广东、山东、浙江、北京等地为主,工种较为多样。在村男劳动力也在附近做工,以建筑行业居多,砖厂、建筑队、装修队等。 第13小组是重点考察的自然村,也是全村整体情况的缩影。该组是单姓自然村,共194人,耕地264.84亩,人均1.37亩。在该村18个村民小组中,该组并无特殊之处,无任何企业,外出务工84人,占劳动力总数129人的65%。农民部分收入来自于外出或当地务工收入,农业收入在大多数农户家庭收入中比例达到70%以上。 1、种植结构:该村当前种植作物是冬小麦,玉米,大豆,花生,芝麻,并种植少量的甘薯、油菜等。地理气候决定,当地可以一年两熟,一般秋季种植冬小麦,收获后种植玉米、大豆、花生等秋粮作物。这一种植结构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也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该市是国家产粮大县并建有国家级粮食储备库。 当地的种植结构曾经也发生过变化。上世纪末,政府号召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经济作物。烟叶、辣椒等经济作物当年都曾大面积种植。政府甚至不顾实际条件要求村民种苹果树,结果没有一棵成才挂果,不久都恢复为大田作物。2000年后,村民大量外出务工,对种植结构也产生重要影响,村民纷纷放弃烟叶、辣椒等劳动投入较高的作物,改种小麦、玉米、花生等传统作物。取消农业税后,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以种粮为主的种植结构更加稳固。 种植大户和普通农户在种植结构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大户更倾向于种植便于机械化操作的“懒庄稼”,如小麦、大豆,以获得规模效益。玉米和花生在收获时需要大量劳动力投入,而农忙时节,各家都忙于自家生产,大户不能以较低价格获得雇工,无法及时收获。 2、投入情况: 各家的具体投入情况略有差异,这是根据多家农户调查所得平均水平。各家在选取化肥、农药、种子时常根据自己经验或者亲友推荐购买,电视广告也逐渐成为村民选择的重要参考。近两年,农户通过村委会购买小麦种子,

文档评论(0)

wdjp118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