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精选)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设计.docVIP

(语文教学设计精选)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的文言字词。 2、 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 3、 学习唐睢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敢于斗争,勇于斗争的精神。 4、 探讨唐睢不畏强权,为国赴难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评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了解战国时期历史背景,了解《战国策》。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宋代大文豪苏轼有段名言:“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不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 ,此不足为勇也。天下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大诗人李白也有诗云:“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样的一位英雄豪杰——唐睢。 二、 整体感知 : 1、 生齐读课文,教师听音。 2、 正音,范读。检查预习。再读。 3、 请同学结合注释默读课文,弄懂文意。请至少两至三位同学说一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指导学生翻译课文按三步走: 1、不看注释根据自己文言积累翻译课文,不懂地方做上记号。 2、结合书底下注释再译课文。 3、借助参考书规范译文 4、学生概括,归纳。师进而点出全文故事情节。 指导学生围绕中心事件抓标志性词语理清故事情节。 文章写了秦王赢政向安陵君挑衅。以换地为名企图挑起战争。安陵君的大臣唐睢出使秦国,表示愿意牺牲自己来刺杀秦王赢政,终于使秦王赢政屈服的事。 故事情节:开端(第一段)秦王设下骗局,唐睢临危出使。 发展(第二段)秦王严厉指责,炫耀实力;唐睢重申立场,断然拒绝。沉着应对。 高潮(第三段)秦王威吓,唐睢反击。针锋相对。 结局(第四段)秦王长跪而谢,唐睢不辱使命。前倨后恭。 三、 分段再读课文。串解文意。注意重点字词。 对于重点字词要指导学生归纳积累。 穿插写作的背景,《战国策》。简明扼要。书中的专诸、要离、聂政资料,可加以引用一点,以提高兴趣。 四、问题探讨。 根据课后习题一,全面理解内容。并会用原文回答。 五、 品读。注意语气。 根据课后习题二,人物对话离不开语气的表达,要把握住。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战国策》论证说理周密严谨,笔锋犀利。《唐雎不辱使命》以短小的篇幅,写了一个结构完整的故事,情节曲折,人物有鲜明的个性,使人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 二、 分角色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人物性格。 三、 根据课文内容的理解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 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 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吞并安陵。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蛮横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亲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唐雎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的完成了使命。 2、 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 秦王兵分真心易地,意在吞并。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以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C、秦王不悦,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得心理。 3、 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出“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的话呢? 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 4、 文中怎样体现秦的强大和安陵的弱小? 5、 说说“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秦王不悦”引起故事的开端,贯穿整个事件的全过程,对情节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6、 秦王曰“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言外之意是我亲王如果不“以君为长者”,“ 错”起“意”来,就会让你和韩魏一样灭亡。 7、 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天子之怒”是秦王慑服唐雎的话,意为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布衣之怒”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 8、 文中亲王、唐雎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秦王:骄横、狂妄、狡诈、色厉内荏。唐雎:沉着、镇定、坚强无畏、有胆有识、正气凛然、不畏强*。 四、拓展延伸。 唐睢的不畏强权的精神,和敢于为国牺牲的精神,在我们的现代社会,还有没有现实意义?联系实际谈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yswl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