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疗
胃肠道间质瘤(GIST) 定义 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 主要发生于消化管道含有梭形细胞、非普通型上皮样细胞或含有两种细胞并显示CD117活性的间叶细胞瘤占消化道间叶肿瘤的大部分。 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GIMT) GIMT与GIST所含肿瘤范围不同,GIMT中约73%为GIST,其他GIMT有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脂肪瘤、神经鞘瘤和胃肠道自主神经肿瘤(GANT)等。 发展历程 1960~1980年上皮样平滑肌母细胞瘤 1983年Mazur和Clark研究确定以胃肠道间质瘤(GIST)命名这类肿瘤 1993年将CD34做为GIST相对特异的免疫组化标记物 1998年Hirota发现GIST c-kit基因功能获得突变,CD117是GIST的高特异性的标记物。 概述 流行性: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估计年发病率约为1~2/10000。 年龄:多见于中年及老年,40岁以前少见,发病的中位年龄为50~6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部位: 约0%~6%发生在食道,约50%~70%发生在胃,20%~30%发生在小肠,不足10%~20%发生于结肠及直肠,肠系膜,网膜及腹腔后罕见。 发病机制 原癌基因C-kit功能突变及PDGFRA(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的突变,使酪氨酸激酶活化,持续激活下游的信号转导通路,促使细胞增殖分化失控,最终形成肿瘤。 C-kit原癌基因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A)基因突变是GIST发生的关键因素,并且是对伊马替尼临床治疗反应的最佳预测指标 形态学特点 GIST通常是胃肠壁肌层内的肿块,可向腔内生长,使粘膜隆起,引起继发性溃疡。 有报道胃内的肿瘤可突向腔内呈息肉状,与基底有蒂相连,游离在胃腔 有些肿瘤自胃肠壁固有层同时向内向外生长,胃肠道内外均有肿瘤,呈哑铃状结构 一些肿瘤向外、向浆膜下生长,表现为浆膜下肿块。部分病例则完全表现为肠系膜或大网膜肿块 组织病理特点 GIST组织细胞学形态变化较大,从梭形细胞到明显的上皮样细胞,不同的细胞形态可出现在同一肿瘤内。 因此,可分为梭形细胞型、上皮样细胞型、梭形和上皮样细胞混合型。 免疫组化 GIST免疫组化研究表明CD117和CD34为其重要标志物; GIST也可有肌源性或神经源性标记物的表达,如2-SMA、desim、S-100等。但阳性率低,且多为局灶阳性。 临床表现 通常无症状,偶然发现 体征/症状与肿瘤的位置和大小相关 可触及的腹部肿块(38%),胃肠道出血(30%),不明胃肠道疼痛或不适(40%) 贫血 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恶心,乏力和其他胃肠道主诉 急性腹膜内出血或穿孔 辅助检查 X 线吞钡或灌肠 特征:一般腔内生长表现为充 盈缺损,当发生坏死时,钡剂与空气进入时可以形成起液面。肠道钡餐检查主要为肠管受压推移改变,肠曲增宽。 GIST的诊断 1、辅助检查:消化道内镜、CT、MRI、PET-CT等。 2、确诊: 肿瘤位于胃肠道或胃肠道外腹腔内(网膜、肠系膜、腹膜后); 病理形态有梭形或上皮样细胞特征。 CD117(+). 以上三项均符合者可确诊。 GIST良恶性诊断标准 临床上还可根据局部浸润、转移、复发、肿瘤部位判定 。 肯定恶性指标包括:①转移(组织学证实);②侵润至邻近器官;③原发的大肠的间质瘤有基层侵润。 潜在恶性指标:①肿瘤长径在胃部>5.5cm,在肠道>4cm;②核分裂相在胃部>5/50HPE(高倍视野),在肠道>1/50HPF;③肿瘤坏死;④核异形性明显;⑤细胞丰富;⑥小上皮细胞呈细胞巢或腺泡状排列。 不具备上述指标者为良性,据统计,确诊时GIST中10%~30%为恶性,潜在恶性占70%~90%。潜在恶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变成恶性。 所以,没有GIST是真正良性的,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更为确切。 GIST的播散转移 大肿块直接浸润周围组织肿块 极少发生淋巴结转移 腹腔种植 血行转移--肝脏最常见,其次为肺、骨 治疗 手术治疗 辅助放疗 辅助化疗 腹腔灌注化疗 介入治疗 生物靶向治疗 手术治疗 主要的治疗手段 良性的GIST行局部切除,消化道重建 术后严密随访 北大医院恶性直肠间质瘤局部切除术后复发率为100%,根治切除术后复发率为50%。 辅助放疗 辅助性放疗收效甚微,只对胃或直肠的GIST手术切缘阳性者进行放疗 姑息性放疗有时用于转移灶的止痛性照射 Crosby等对10例转移的小肠GIST进行放疗,6例通过放疗得到了局部控制 辅助化疗 常规化疗的效果较差 化疗药物的单药有效率都小于10% 有远处或腹膜转移者,辅助化疗可能无益 腹腔灌注化疗 腹膜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草牧场转让合同5篇.docx VIP
- (四级)保育师理论学习考试题库(浓缩300题).docx VIP
- 2025四级保育师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浓缩400题).docx VIP
- 实施指南《GB_T10068-2020轴中心高为56mm及以上电机的机械振动振动的测量、评定及限值》实施指南.docx VIP
- 中小学生常见病防治课件.pptx VIP
-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原始社会 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一(共29张PPT).pptx VIP
- 铝方通吊顶施工技术交底.pptx VIP
- DB23T1501-2013 水利堤(岸)坡防护工程格宾与雷诺护垫施工技术规范.pdf VIP
- 华为极简站点解决方案opm200.pdf VIP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下载.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