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辣椒青枯病又称细菌性枯萎病 发病初期自顶部叶片开始萎蔫,或个别分枝上的少数叶片萎蔫,后扩展至全株萎蔫,初发病时白天萎蔫,早晚可恢复正常,后期不在恢复而枯死,叶片不易脱落 后期病株茎内中空,基部皮层不易剥离,根系不腐烂 青枯病由于细菌在维管束内迅速繁殖,茎内出现褐色条纹及至全部腐烂,但不成糊状,亦无恶臭,可与软腐病区别 切取一段茎投入试管清水中,可见白色菌脓,成浑浊乳白色,可与枯萎病区别 显著特点:植株叶色尚青绿(仅欠光泽)就萎垂,中午尤为明显;病程进展较急促,通常始病后三几天就全株枯死;拔起初期病株不易断头 青枯病假单胞细菌,属土传维管束病害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由根部或茎基部的皮孔或伤口侵入寄主,前期处于潜伏状态,在维管束内繁殖,阻碍水分和养分上升,并侵入薄壁组织细胞内,分泌果胶酶,溶解细胞间的中胶层,使寄主组织腐烂变褐;通过雨水、灌溉水及昆虫传播 生长适温30-37℃,最高41℃,最低10℃,致死温度52℃10分钟,pH范围6.0-8.0,最适pH6.6,腐生或寄生 土温在20℃左右开始发病,25℃左右、土壤含水量达25%以上田间湿度大,发病最盛,蔓延迅速 土温是发病重要条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繁殖迅速 重茬连作,低洼渍水,排水不良,氮肥过多,中耕次数多,缺钾,土壤酸化,尤其大雨或连阴雨后骤晴,气温急剧升高,湿气、热气蒸腾量大,病菌活动旺盛,均利于发病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在田间点片发生 叶片感病,初呈黄绿色不规则水浸状小斑点,扩大后变为红褐色或深褐色至铁锈色,病斑膜质,大小不等 周围有黄色晕圈,病键部交界明显,但不隆起,区别于辣椒疮痂病 湿度高时发病迅速,严重时叶片大部脱落 果实感病,果面上形成许多小斑点,病斑周围有很小的黄色晕圈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假单胞杆菌属细菌,病菌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借风雨或灌溉水传播,通过叶片的伤口侵入 病菌生长发育适温为25-28℃,最高35℃,最低5℃;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容易引发病害 高温和叶面长时间有水膜利于病害发生和发展 短时间低温病菌发育受抑制,温度回升病害可继续发展 地势地洼,排水不良,管理不善,瘠薄缺肥,植株衰弱,偏施氮肥,植株徒长,利于病害发生 高温高湿时蔓延快;雨后易见该病扩展 辣椒疮痂病 又称细菌性斑点病,主要为害叶片、果实和茎 幼苗染病,子叶上产生银白色水渍状小斑点,后变暗、凹陷,叶片脱落,严重时植株死亡 成株叶片染病,初现许多小形褪绿水浸状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变为黄褐色,不规则形隆起,呈疮痂状 有时病斑反面有黄褐色菌脓,严重时连片破裂,叶片脱落或畸形 茎蔓染病,病部呈不规则形褐色条斑或木栓化 疮痂病果实染病,初生褐色隆起小点,渐扩大稍隆起的近圆形或长圆形黑色疮痂斑,病斑边缘有裂口,有水浸状晕环,潮湿时,可溢出菌脓 病菌侵入寄主后,主要在细胞间进行繁殖,所以刺激表皮细胞层增厚,因而病斑边像常常隆起,随之,细胞被破坏解体,出现了凹陷的小孔穴,这些孔穴中积存了大量的细菌,后期在孔穴中出现细菌特有的菌脓 黄单孢细菌,随病株残体在田间或种子表面越冬,从气孔和伤口侵入,借雨水、昆虫传播 温度最低5℃,最高40℃,适温为27-30℃,致死温度为59℃10分钟;叶片在27℃潜育期为3-6天,果实上5-6天 高温多湿是发病的主要条件 高温,多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通透不良,偏施氮肥,旱涝不匀,生长衰弱,尤其在台风或风雨频繁的年份和季节有利于发病 细菌性病害 主要症状有坏死、腐烂、萎蔫等 病部表面常为水浸状或油浸状,病部在湿度大时有黄褐色或乳白色菌浓;腐烂时患病部位有恶臭味 细菌一般是通过伤口和水孔、气孔侵入 在田间,病菌主要是通过流水传播 暴风雨能使植物产生大量伤口,利于细菌侵入,是细菌性病害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育苗时用三一牌蔬菜专用生物有机肥8-10kg/10㎡和育苗土掺混均匀育苗,培育无病壮苗,提高抗性;移栽前用300倍402植物助丰液喷浇;15天后用300倍402植物助丰液再喷洒一次 用三一牌蔬菜专用生物有机肥80-120kg/666.7㎡底施作基肥 加强肥水管理,实施以营养植物为中心的栽培,清除病残体,减少机械损伤和生理伤口;深翻晒田,通风排湿,减少叶面结露,减少病原菌的传播蔓延 发病初期喷洒新植霉素、农用链霉素, 多宁,可杀得, 络氨铜,7天1次,3-4次 辣椒根结线虫病 主要为害根系,在侧根或须根上产生大小不等的葫芦状浅黄色瘤状根结,表面白色光滑,有时龟裂,后期变成褐色,整个根肿大粗糙,呈不规则状 解剖根结,病组织内部可见许多细小乳白色洋梨形线虫 根结上一般可长出细弱的新根,以后随根系生长再度侵染,形成链珠状根结 田间病苗或病株轻者表现叶色变浅,中午高温时萎蔫。重者生长不良,明显矮化,长势似缺水缺肥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