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张元济与海盐.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元济与海盐   其人其事可以入藏   今年,浙江海盐将纪念张元济先生(1867―1959)诞辰150周年,他是著名出版家、商务印书馆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一名学者。   30年前的1987年,为了纪念这位中国近现代文化界的名人,海盐人民在县城武原镇文昌路上建起一家以“张元济”名字命名的图书馆,当时,在这里召开了第一届关于张元济的学术研讨会。   张元济图书馆边上附设有涉园,是占地面积867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的江南园林式仿古建筑,四围黛瓦粉墙,里面曲桥卧波,亭阁相接,自然成趣。涉园内专设商务版本图书馆和张元济先生纪念室,是张元济图书馆的两大特色,尤其商务版本图书馆,收集、保存、陈列、整理着商务印书馆百年以来的出版物。   1989年秋天,笔者调往张元济图书馆工作,其中一项主要工作就是负责收集商务印书馆版本目录并编制卡片。接受工作之初,笔者首先去上海,那里是张元济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在上海辞书出版社王自强的介绍下,笔者从该社图书馆了解到该馆存有许多商务旧版图书,从而开始了对商务版图书的调查。后来,笔者又多次追寻商务印书馆搬迁足迹,赴上海、重庆、北京等地做抄录、检索工作。商务版本图书馆的收藏由此展开。在各地相关单位和个人、特别是商务印书馆的关心和支持下,目前,这里馆藏有新老商务版图书16514种28805册,其中早期(1949年之前)的4500册,成为中国较为完备的集商务版图书、张元济生平资料的收藏基地和研究中心,荣获了“国家一级图书馆”称号。   张元济图书馆吸引无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前来瞻仰,举行过多届张元济学术研讨会。今年对张元济的纪念,包括商务印书馆成立120周年、张元济图书馆建馆30周年纪念,也在这里举行。   “家住城南乌夜村”   涉园,本是明末海盐张氏十世先祖张奇龄的书斋,九世先祖张惟赤辟为藏书楼,历代延绵,后毁于清咸丰战火,所剩藏书千余种3700余册。   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上海商务印书馆及其藏书馆涵芬楼(公共开放)和张元济个人所藏被炸,摧毁惨烈,张元济痛心疾首。1939年初,实业家叶景葵邀张元济创办图书馆,又约民国名人陈陶遗共同发起,成立了(私人事业)合众图书馆,以挽救沦亡古籍,张元济尽数捐出劫后私藏。上世纪50年代并入上海图书馆。后来,目录学家顾廷龙整理了《涵芬楼烬余书录》,版本鉴定家潘景郑则以“涉园”之名,整理有《海盐张氏涉园藏书目录》。为纪念张元济对文化出版事业的贡献,海盐建立张元济图书馆时附设涉园,专门收藏商务版图书。   这其实应当看作是张元济的夙愿。   1867年,张元济出生于广州,当时他的父亲张森玉在那里做官。父亲时常以先祖为官的业绩和藏书、著述的志向教导张元济。   1881年,张元济随母亲回故乡海盐。母亲在县城武原镇虎尾滨买下一座亲戚老宅,稍事修缮后,砖砌的院墙里翠竹森森,有十余间木结构房屋,门窗的色彩经过岁月的沉淀透着历史的沧桑感。   张元济返回乡里,最向往的地方是涉园,可惜,在城南乌夜村的张氏故居,早已一片残垣断壁,但他对祖先的藏书刻书盛业,心生敬慕。后来,张元济能在中国的出版界干出一番事业,应该说与先祖的影响不无关系。   次年,张元济的父亲去世,张元济愈加刻苦攻读。   1892年,张元济中清光绪壬辰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甲午战争后,他投身维新潮流之中。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张元济遭“革职,永不叙用”的命运。于是,他南下上海,在1901年投资商务印书馆,“以启迪民智,扶助教育为己任”,最终将该馆办成中国首屈一指的文化出版传播机构。   “?l贤遗著断不可交臂失之”   张元济对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发展、甚至对由此推进社会变革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同时,他也非常关心家乡古籍文物的保存,将之视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乡贤遗著断不可交臂失之也。”(致朱希祖信)   张元济历来注意保存海盐先哲遗著,海盐历史上最重要的地方文献《海盐县志》《盐邑志林》,及海盐学者胡震亨、彭孙贻的著作,张元济都出重金搜求,使之不致湮灭,有的还重新刊印。他一生抢救海盐乡贤著作355部1115册。   从1921年开始,张元济与藏书家葛嗣?稀⒀д咄跫兹俚热朔⑵鹦?辑嘉兴历史文献《??李文系》,并主持其事,虽几经中辍,最后得以完成。续辑内容,比原辑约增一倍。张元济亲笔抄录《目录》四册。   1937年初,张元济发起修葺海盐胡震亨墓,也是一例。   胡震亨是明代学者,可以代表海盐一邑的最高文化水准与成就。胡氏有《靖康资鉴录》《李诗通》《海盐图经》等著作,最有影响的《唐音统签》,奠定了其在唐诗研究中的地位。   胡震亨葬于武原城北停驾桥堍,《光绪海盐县志》将之列为重要古迹。民国时,海盐县政府拟圈地改供演兵之用,张元济闻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