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肖临骏:走进东药王殿
距2015年5月16日安康市“走进东药王殿”体验道教文化采风活动结束已有一周之久,但此次活动给我留下的印象一直绵延至今,那是一个个心灵被纯化、精神被提升的时刻。让我不由自主地用文字倾吐内心所受到的震撼!
有幸融入这个带有浓厚文化气息的文艺圈子得益于偶然。上周末拜访了许久未见的朿老师,这是我正式参加工作后第一次与朿老师的重逢。在同一个城市,距离如此短暂,但生活也许就是如此忙忙碌碌,拖延了早该探望的旅程。好在如今的网络如此发达,即使一年未见我也可以受到朿老师的“远程教育”:拜读他的经典文章,欣赏他的飘逸遒劲书法,更重要的是以他“勤于书道,执着耕耘”的不懈精神鼓舞自己。所以,对我来说一年不见的朿老师并不陌生,当我去拜见老师之后,我也感受到老师对我的关心,就如朋友般自然亲切,又如长辈般慈祥和蔼。因爱好写作,更钟爱老师的美文,又增添了我对朿老师的敬佩与崇拜。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中充满对我的鼓励,让我多读书,多努力,勿让环境消磨了青春的生机!谨记老师的教诲,希望能跟随老师取得点滴进步!后面老师告知我周末有活动,我是否有时间参加。我毫不犹豫的点头答应,这样的机会对我而言很是珍贵。后来朿老师就将我的联系方式告于文研室李老师(这次活动的组织者),多次收到李老师的短信通知,被李老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所感动,内心热血澎湃,想见见这位“熟悉的陌生人”,只等着周六的到来好进入活动。
对于“东药王殿”这个地名,我很不熟悉,几乎没听说过。但是活动中提到“道教采风”,大概明白此行所要去的地方,无非宗教寺庙。又忆起了大学曾经去过的一个寺庙,因为时间太长只能模糊记忆,心想该不是曾经去过的地方,而且本身对“宗教”“寺庙”类不很熟悉,也并无兴趣,平素也只是把宗教当做一种文化敬仰而不信仰,倒也未曾出现过任何亵渎之举,所以在我收到短信仔细阅读内容时心里也有一些失望,带着一种“且行且看”的心态。但在活动前也在网上搜集了一些相关信息,有个大致了解。前一天晚上就收拾好行囊,装好笔记本,等待第二天清早出发。
我和朿老师约好在金堂寺会面,然后一起到“东药王殿”。次日,我们依约而行。从大路没走几步便到了金堂寺的大门,金堂寺旁边就是通向药王殿的小路,一番截然不同与城市的景象与感受在眼前在心间。蜿蜒而上的小路旁是稻田,生长着各种农作物,还有几位悠闲自在的庄稼人翻新土地,一股泥土的清香扑鼻而入,他们娴熟而懒散的动作似乎是对生活的享受,而非为了生活而生活。伴着耳边的小鸟啁啾声,农民锄地声,吮吸着一切美好的自然原汁,不觉间便到了“东药王殿”。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药王殿的墙,那素净的瓦红,斑驳的灰黑,铺陈着岁月的痕。古朴的气息中仿佛嗅到“药王”隐居时的幽静。带着敬畏之心审视触摸一面面墙,仿佛能感觉到他们无声的呼吸,向你诉说着多少年来的往事。
活动九点开始,李老师安排活动流程之前,对每一位参会人员,大概50位文友都做了简单的介绍,很被李老师的认真细心所感动,一个人的心里能装下这么多人的名字及其单位所属是很不易的,况且他还是个领导。一如第一次收到短信那样,李老师从活动始到活动终那种果敢坚决,睿智严肃,认真负责的行事和作风深得人心,大家在他的组织下秩序井然。
毕竟对整座寺庙的认识不够全面,于是便请寺庙内的刘成穹道士为我们讲解。刘道士首先带我们参观“药王殿”,站在殿门口对上香跪拜叩首等作了详细的解释,并辅以动作示范讲解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光这一点已经改变了我对“道教”表面的印象,它不是一种迷信诉求而是源远流长文化中的一汪清泉。大殿之内是庄严肃穆、神秘的,但是“不得入内”,刘道士告诉我们只有功德无量的人能进,只有在重要的时刻能进,无论你是什么身份都是如此。这似乎也渗透了药王治世救人“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的理念。这位“凿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合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已仙逝千百年,但此刻似乎正在那神秘的庙宇中静心修道。我在心里虔诚一拜,慢慢移动脚步,生怕惊扰了仙人。只期待来年的“二月初二”一睹庙会的热闹非凡。
走出药王殿的大门,从院中穿过,便有几株奇珍异木。一株株天竹桂、木瓜树、银杏树等挺拔苍翠,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并将一种古木的清香融进微风萦绕在身旁。它们的生机勃勃昭示着药王殿的人杰地灵。这些植物也有学问,符合道家的修养身性,都有不同的药用价值。我第一次见到桂树上竟结下了饱满的黑籽,许是以前并未留心观察别处的桂树,只闻其香;许是别处的“桂籽”太干瘪未让人瞧见。再向前走,矗立在眼前的便是“一团红色的火焰”——三官殿。这座建筑筑之不易,是刘道士云游各地化缘而得资金,真正践行了道教的“自养、自治、自传”的“三自”方针。明清防宫的建筑格局方显厚重大气,全部采用木制结构科学防震,琉璃瓦质好美观,正如杜甫《越王楼歌》:“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甍照城郭。” 每一处的精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