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为高考加分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指导PPT
为高考加分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指导
课前准备
07高考江苏卷《麦天》
09年高考全国卷Ⅱ《岳桦》
09年高考江西卷《木车的激情》
09年高考江苏卷《上善若水》
09年高考全国卷1《彩色的荒漠》
07年高考广东的《泥泞》
一直以来,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07—0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共55篇文学类文本,其中散文44篇,占80%。而且分值较大,江苏高考赋分23分。
散文阅读也是高考考查的难点。据统计,高考散文阅读得分率不超过50%,08年江苏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得分率只有49.7%,09年江苏高考散文阅读得分率没不超过50%。
散文阅读考查主要是对文本的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语言与内容、形象与意蕴、形式与主旨、手法与意图等方面的多元考查。这决定了高考散文阅读是一种精细化的阅读,不是一种泛读或略读。
下面,从三个方面对高考散文阅读作具体说明。
一、熟悉文体
散文的形散神聚,决定了散文的组织谋篇不像一般文章那样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主题突出。把常考的散文分三类进行梳理。
第一类:记叙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第二类:状物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09年高考全国卷Ⅱ《岳桦》:
开头引出写作对象岳桦树:第一次去长白山,尽管好景不少,但过后都很模糊,只有岳桦树记忆深刻。
然后状物,时空拓展:岳桦树形态,生存环境的恶劣,境遇的苍凉等。
中间穿插对比反衬:用养尊处优的白桦树与之对比,突出岳桦的顽强。
最后延伸议论,升华主旨:在恶劣的环境中选择了向上,岳桦就成了一种精神。
第三类:议论性散文
也叫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09年高考江西卷《木车的激情》:
开头议论由头(触发点):现代人奔走忙碌,碌碌奔波,但奔走的激情却脆弱、渺小。
然后是类似事情的相反联想(联系点):几千年前孔子乘坐一辆缓慢的木车,以执着的激情不知疲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谱写了一首中华民族的长诗。
再点出结论(感悟点):只有激情才有阔大无边的力量。
结尾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告诫人们:高科技时代,如果心灵缺失,没有激情,人会危机重重。
二、储足知识
先看几道高考题:
09年高考江苏卷《上善若水》:
⒔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09年高考全国卷1《彩色的荒漠》:
14.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案:⑴①戈壁滩环绕的恶劣;②戈壁滩色彩的单调;⑵①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②为下文要描写的彩色的建筑物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先抑后扬,激发读者兴趣。
这几道高考题直接以散文写作知识为命题依据。这类题是高考必考题。散文文体的知识建构是散文阅读的基础。
下面把考过的相关知识作一个简要汇总:
1.表达方式
①叙述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还没考过)
②描写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侧面描写(烘托):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正衬或反衬,能突出要表现的事物。
正面描写:渲染: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白描:简练勾勒,生动传神。
景物、环境描写:突出环境特点,烘托人物,渲染氛围,烘托主题。
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③叙述人称的技巧: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感情。
第二人称:能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以往考查频繁,现在几乎不考)
④议论的技巧。在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在中间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⑤抒情技巧: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开头能定文章基调;在结尾能升华主题。
2.表现手法(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衬托,以描述的环境、气氛等烘托主体人事物,突现中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