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典型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一)、有机氯农药 有机氯农药大部分是含有一个或几个苯环的氯的衍生物,其特点是化学性质稳定,残留期长,高脂溶性并能在其中积累。 主要产品有:DDT、六六六、氯丹、毒杀芬等 由于有机氯农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较大,目前不少国家已停止使用。 有机氯农药结构较稳定,生物体内酶难于降解,所以积存在动、植物体内的有机氯农药分子消失缓慢。由于这一特性,它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的作用,环境中的残留农药会进一步得到农集和扩散。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的有机氯农药能在肝、肾、心脏等组织中蓄积,特别是由于这类农药脂溶性大,所以在体内脂肪中的积极因素贮更突出。蓄积的残留农药也能通过母乳排出,或转入卵蛋等组织,影响后代。 (二)有机磷农药 有机磷农药大部分视磷酸的酯类或酰胺类化合物,按结构可分为: 1、磷酸酯,如敌敌畏、二溴磷等 2、硫代磷酸酯,如乐果、对硫磷、马拉 硫磷等 3、膦酸酯和硫代膦酸酯,如敌百虫等 4、磷酰胺和硫代磷酰胺类,如甲胺磷等 有机磷农药多数为液体,除少数品种外,一般都难溶于水 而易溶于有机溶剂。 有机磷农药是为取代有机氯农药而发展起来的,它容易降解,故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系统的危害都没有有机氯农药普遍和突出。 但有机磷农药毒性较大,是一种神经毒剂,它能抑制体内胆碱酯酶,造成乙酰胆碱聚积,导致神经功能紊乱等。急性中毒表现症状有: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瞳孔缩小、肌肉痉挛、神志不清等。慢性中毒主要症状有:头痛、头晕、乏力、食欲不振、恶心、气短、胸闷等。 1、有机磷农药的非生物降解 (1)吸附催化水解:是土壤中有机磷农药 的主要降解途径; (2)光降解 2、有机磷农药的生物降解:这是土壤中有机磷 农药转化的又一重要途径。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低毒低残留) 除草剂类 三、塑料制品对土壤的影响 近年来城市垃圾中塑料制品的比例不断增加,如果这部分废塑料未加分拣、回收,让它与其它成分一起运往农村作为肥料,将对土壤产生不良影响。另外,各类农用塑料的大量使用,也使得大量残膜废片散落田间,造成了“白色污染”。 由于塑料性质稳定,能耐酸碱,不易被微生物所分解,因此废塑料进入土壤后,会使土壤物理性质变劣,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第 七 章 土壤污染及防治 第一节 土壤的组成及性质 一、土壤的组成 土壤是指位于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的疏松层次,它具有独特的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土壤生物五种成分组成,是固体、液体、气体三相共存的多相体系。其相对含量因时因地而异,大体上固体部分占50%,土壤空气占20%,土壤水分占30%。 土 壤 的 组 成 (一)、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地壳的岩石、矿物经过风化和成土过程作用形成的产物按成因类型可将土壤矿物分为两类: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原生矿物以不同的数量与土壤中的次生矿物混合存在,成为土壤矿物质。 (二)、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含碳有机物的总称,主要累积在土壤地表和上层土层,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及其分解和合成的有机物质,一般占固相总重量的10%以下,但却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的性质有很大的影响。 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动植物和微生物残体,包括: (1)非特殊性的土壤有机质,包括动植物残体的组成部分以及有机质分解的中间产物,例如蛋白质、树脂、糖类、有机酸等,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10~15%。 (2) 土壤腐殖质,是土壤特有的有机物质,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85~90%,主要是动植物残体通过微生物作用,发生复杂转化而成。包括腐殖酸、富里酸、腐黑物等。 (五)土壤生物 1、土壤生物可分为两大类 土壤微生物 土壤动物 二、土壤的性质 土壤质地 土壤中的胶体 土壤酸度和土壤的缓冲性 土壤的氧化还原性 1.2 土壤的特性 酸碱性 ◎我国土壤的pH大多在4.5-8.5范围内,并有由南向北pH值递增的规律性。 土壤的酸碱性首先决定于土壤的组成: 我国长江(北纬330)以南的土壤,Si,Al,Fe含量较高,三者占土壤总量的95%以上,土壤多为酸性和强酸性,如华南、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红壤、黄壤,pH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集装箱采购集装箱生产方案.doc VIP
- DZ/T_0213-2002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oc VIP
-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pdf
- 人教版七年级 生物上册种子植物.docx VIP
- 1-6年级小学经典古诗词70首(带拼音).docx VIP
- 【重阳节】《敬老崇老,爱在重阳》主题班会课件.ppt.pptx VIP
- 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采访教师)汇编.pdf VIP
- 经济法理论与实务 智慧树 知到答案.docx VIP
- GB51427-2021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技术标准.pdf VIP
- 伦理与礼仪 智慧树 知到答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