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常规总供给曲线 垂直的古典总供给曲线和水平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分别代表两种极端情况。前者假设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能够立即进行调整,后者则假设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完全不能进行调整。 西方经济学家们认为,在常规情况下,短期总供给曲线位于两个极端之间,如图5-12的CC线所示。 图中,向右上方倾斜的CC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经济中企业提供的总产出就越多。 下面我们进一步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解释常规总供给曲线CC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 考虑一个完全竞争厂商的生产决策问题,见图5-13。图中,当产品价格为p1时,竞争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为Q1,它由该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MC1和边际收益曲线MR1的交点A决定。现在假定产品价格从p1上升到p2,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从MR1变到MR2。在厂商的投入价格维持不变时,即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仍为MC1时,厂商利润最大化产量从Q1增加到Q2。这说明在投入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通常会用增加产量的方式来应对产品价格的提高。 但是,如果投入要素的价格也对产品价格的变动做出反应,情况将不一样。一种极端的情况是,厂商投入要素价格的变动迅速而且与产品价格同比例上升。在图中,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从MC1上升到MC2,且MC2和MC1的垂直距离刚好等于价格的上升幅度。在这种情况下,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由MR2与MC2的交点D决定,其产量仍为原来的产量Q1。 通过以上对要素价格变动两种极端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正常情况下价格水平与总供给的关系,即要素价格(如工资)相对于产品价格变化的调整速度和调整程度将直接影响厂商产品的供给量。 如果要素价格相对于产品价格,其调整速度慢,调整幅度小,则对应于价格变动,厂商的供给变动将相对较大。反映到总供给曲线上,就是如果货币工资相对于价格水平,其调整速度慢,调整幅度小时,则总供给曲线相对平缓。 反之,如果要素价格相对于产品价格,其调整速度快,调整幅度大,则对应于价格变动,厂商的供给变动就相对较小。反映到总供给曲线上,就是如果货币工资相对于价格水平,其调整速度快,调整幅度大,则总供给曲线相对陡峭。 也就是说,总供给曲线CC的斜率取决于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W和P的调整速度和程度。总供给曲线CC的斜率从0到∞,表示从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W和P完全不能进行调整的凯恩斯极端到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W和P可以迅速进行调整的古典极端的变化。 图5-12中的常规总供给曲线具有线性形式,由于这种形式易于说明和理解,所以它经常被用于教学中,但是,在西方经济学中,一般认为代表实际情况的常规总供给曲线为非线性的,如图5-14所示。 图中,左下方的C点代表较为严重的萧条状态:在该状态存在着大量的失业和闲置的生产能力,所以当总产量或国民收入(y)增加时,P会稍有上升,但上升的速度不会很快,即此时CC的斜率相对较小。由左方的C点沿CC线向右方行进,产量和国民收入逐渐上升,表示随着经济的好转,P 的上升越来越快,从而CC线的斜率逐渐陡峭,一直到代表充分就业的E点。 此时,由于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全部资源和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均已就业,所以仍存在着难以利用的资源和能力较差的劳动者。因此,在E点之后,如果产量继续增加,P的上升会更快,从而CC的斜率将明显加大。 总之,在位于E点左方的线段,离E点的距离越远,曲线的斜率越小;而在处于E点右方的线段,离E点的距离越大,曲线的斜率越大。一般认为,这种形状的总供给曲线可以代表西方经济的常规状态。 四、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及其影响因素 当生产者愿意把任一价格水平上的总产出数量减少时,短期总供给曲线就会左移,如图5-15(a)所示。当生产者愿意在任一价格水平上增加总产出数量时,短期总供给曲线就会右移,如图5-15(b)所示。 那么总供给曲线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这种移动呢?下面我们来考察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 我们知道,总供给曲线是由生产函数中的资本存量、技术水平和劳动市场的就业量等因素共同决定的。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动时,总供给曲线就会发生变动。也就是说,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供给冲击或干扰,总供给曲线都会发生相应的移动。 首先,假定其他情况不变,经济中可得到的劳动量增加,即劳动供给增加,则会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劳动供给减少,劳动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总产出减少,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劳动供给取决于劳动者的劳动意愿和偏好,也取决于人口和劳动力的多少。劳动者的劳动意愿和偏好越强烈,劳动力的人数越多,劳动供给就越多,劳动供给曲线就会向右移动,由此,就会导致总产出增加,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其次,如果资本存量增加,则会提高边际劳动生产力,从而增加对劳动的需求,使劳动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最终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这里的资本既包括物质资本,也包括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获得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新插图)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pptx
- 《机械制图与CAD绘图》课件——剖视图.pptx VIP
- TEAC V-970X_R-919X三磁头卡座维修手册.pdf
- 03S402 室内管道支架及吊架.docx VIP
- 体例格式6:工学一体化课程《windows服务器基础配置与局域网组建》任务7学习任务分析表.docx VIP
-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第一课时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024版).pptx VIP
- 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pdf VIP
-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提纲详细版 .pdf VIP
- SL 228-2013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pdf VIP
- 个人简历表格下载word(最新).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