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荷兰豆-彰化福兴乡日新国民小学
主題
名稱 話我家鄉-荷蘭豆 教學
對象 四年級 設計者 王惠儀 教學者 王惠儀 教學
節數 6 教學
場地 教室、學校菜圃、圖書室、校外荷蘭豆田 教材
來源 自編 設計
理念
彰化縣荷蘭豆的栽培面積占全省的85%在七十年代福興農會在外中村的番花路旁設置『外中豌豆市場』
能力
指標 社 1-2-1-6描述地方或區域的自然與人文特性。
實地種植一種植物,藉此栽種知道植物各有其特殊
的構造,學習安排日照、提供水份、溶製肥料、選
擇土壤等種植的技術能瞭解鄉及其與環境的關係。能瞭解鄉能瞭解本鄉自然環境和資源,培養。培養對鄉土活動的興趣以及欣賞的能力,激發愛鄉情操。教學活動流程
活動名稱 【知識篇】--我從荷蘭來 教學時間 80分 能力指標 自1-2-5-2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自1-2-5-3能由電話、報紙、圖書、網路與媒體獲得資訊。
自5-2-1-1相信細心的觀察和多一層的詢問,常會有許多的新發現。
自 2-2-2-1實地種植一種植物,藉此栽種知道植物各有其特殊的構造,學習安
排日照、提供水份、溶製肥料、選擇土壤等種植的技術 具體目標 1-1分享上學期種植「豌豆」的經驗
1-2 說出荷蘭豆早期是從哪裡引進台灣。
1-3說出豌豆的別名。
1-4收集荷蘭豆相關資料並整理資料。
教學重點 荷蘭豆的由來&荷蘭豆資料的收集 教學準備 教師 學生 荷蘭豆實物與圖片、世界地圖、圖書 荷蘭豆、圖書、種菜記觀察記錄 活動流程 能力
指標 具體
目標 教學活動 教學
資源 教學
評量
自1-2-5-2
自
2-2-2-1
自 6-2-3-1 1
前言:
上學期十一月下旬,開始展開分組栽種「豌豆」,學生已經認識「豌豆」的種子,持續至學期末一月中旬,都有記錄「豌豆」的生長情形。
(引起動機)
※教師展示「荷蘭豆」實物,同時請有帶豌豆的學生上台發表,教師詢問學生:請問你手上拿的東西你見過嗎?你在哪裡看過?叫什麼名稱?
學生1:我有見過,我家的菜園有種。
學生2:有見過,菜市場有賣,叫做「豌豆」。
學生3:有見過,爺爺有種,就是上學期種的「豌
豆」。
(教學活動)
教師:我們上學期從十一月底開始種植豌豆,一直到一月中學期末,請分享種植豌豆的經驗,在觀察與記錄的過程中,有哪些趣事或難忘的事情? 「荷蘭豆」實物
或圖片。 口頭評量:能踴躍猜測物品名稱。
自5-2-1-1
自5-2-1-3
自1-2-5-3
1
2
3
第一組:本來我們帶來的泥土是最有養分的,我阿公有用雞屎下去做肥料,但我們沒有好好鬆土,也沒有天天去看豌豆,常常忘記澆水,別組在一星期左右就發芽了,我們的豌豆卻遲遲沒有冒出新芽。於是,我們一切重來,努力鬆土、灑種子、澆水、觀察。過幾天,它終於發芽了。
教師:哇!千辛萬苦才終於有點成果,心情如何?
第一組:看到豌豆發芽的時候,真的很高興,趕快叫別組的一起來看看。
第二組:有別的學生故意踐踏破壞我們的豆子,讓我們傷心。所以我們也是有重種。
第三組:我們有輪流記錄,大家都有合作,每天都有去觀察,我們的豆子長的很好,整株長長的。
(歸納)
教師:有些組別一開始有遇到困難、不順利,但都有在老師和同學的合作下,一一克服,最後才有喜悅的收穫。種菜必須要長時間照顧蔬菜,他們才會慢慢長大,過程中隨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蔬菜才能長的好。
(教學活動)
2.教師講解手持物品名稱,並指出「豌豆」又叫作「荷蘭豆」。進一步詢問學生:為什麼「豌豆」又叫作「荷蘭」豆?
學生1:是荷蘭人發明的。
學生2:它以前長在荷蘭。
學生3:因為它從荷蘭引進,我看書知道的。
(歸納)
教師:小朋友都說對了。相傳荷蘭豆是由荷蘭人引進台灣的,因此又稱「荷蘭豆」,它原本產在南歐地中海沿岸、亞洲中部,人類栽培的歷史久遠,目前是重要的冬季蔬菜之一。
(教學活動)
3.請學生利用圖書室查詢「荷蘭豆」相關資料,應包含其植物名稱、原產地、別名、構造、功能、收成季節等。
4.教師指導學生如何查詢書籍資料,並閱讀資料、整理資料。(在第六節課分享報告)
教學用世界地圖
(讓學生了解地中海沿岸和亞洲中部的位置)。
圖書室
口頭評量:能分享種菜經驗。
實作評量:合作找尋相關書籍。 5.學生在圖書館找出的相關書籍有:
四季小百科(東方出版社)
植物的生活(金毅泉、張賢淑翻譯)
好吃的蔬菜(鄭元春撰文)
植物的培育方法(林敬二總編審)
漢聲小百科 一月的故事(漢聲出版有限公司)
【第一、二節課完】
教學活動流程
活動名稱 【知識篇】--只要我長大 教學時間 40分 能力指標 自 1-2-1-1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自1-2-5-2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