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绿色财务监控”下的廉政建设管理模式探析
“绿色财务监控”下的廉政建设管理模式探析
摘 要: 创新财务信息整合归类管理办法,将绿色植入财务活动,针对单位廉政高风险点设置绿色账簿体系,这种做法目前尚无任何先例。其思路缘于:目前各单位的财务监控缺失了最有效的终极监督主体员工和关联公众的实质性参与; 使用蓝黑色笔统一进行账务处理的规则,犹如天然的伪装术使可能存在的贪腐行为无法从财务监控系统明显暴露。其目标:让权力运行过程中涉及的资金运动轨迹公开透明,为廉政建设提供数据资源。
关键词: 绿色账簿体系; 终极监督主体; 廉政建设; 常态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16.03.025
谈古论今,贪污腐败问题在历朝历代乃至任何国家几乎无一幸免。十八大召开至今,根除存在于官员和管理者中的贪腐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现阶段全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政府对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一般而言,官员和管理者的贪污腐败其结果是损害了国家利益或公众利益,而形成这一结果的前因是官员和管理者“对公共权力滥用”。那么为什么他们会滥用或敢滥用公共权力呢?对此,各种观点交锋较多,争论也惊心动魄。笔者以为:贪腐者并非天生,甚至有些贪腐者一开始是非常廉洁的,后来之所以会贪、敢贪,实则源于:一是内心膨胀,不能守其性;二是 “刚性”的常态化防腐、制腐机制不完善,使其有机可乘。两者较之,后者更甚。下面笔者试图从财务监控的角度进行考量、剖析。
一、从财务监控视角挖掘腐败滋生的客观渊源
单位对权力约束的财务监控机制名不副实
1. 单位对权力监控的主体主要是部门、单位或企业自身。经济社会,官员和管理者其实是社会实际的主宰者,他们拥有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各种资源,比如权力、关系等等,因此,在监管力度不够时,社会在客观上就为他们形成了一片因制度缝隙而留下的易腐败“土壤”,促使其会滋生“有利不图,愚不可及”的念头,此时这部分官员和管理者就敢于抱着侥幸心理,乘险抵?d,把手中掌握的各种资源变现。
笔者这里所谓的监管力度不够是指在党内监督、国家立法层面监督、政府和社会团体监督等之外的单位对权力约束的财务监控机制名不副实。
经济社会各行各业一切发展中的诸多风险在经历了生产经营的运行轨道之后,最终都会回到财务的层面上,使其各种风险在财务信息中扮演着独一无二的角色。如果财务监控活动对此不作为,这些风险就会游离于财务信息之外,导致信息使用者无法知晓并加以利用。
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单位或企业设置的财务监控机制,其对象和内容主要是针对其主体自身发生的各种事务活动或经济活动以监控它们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等内容的,且这种监控的主体主要是部门、单位或企业自身,追溯到具体的执行者来看即主要是这些部门、单位或企业的核心权力阶层,如各级官员或中高层管理者。这里以企业为例分析之:依据现代企业契约理论,企业是所有者、经营者、政府、债权人以及消费者和公众之间一系列契约的集合点。其中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契约――委托代理关系是现代企业存在的基础,它影响着其他契约的实质与形式。基于这种理论,传统的企业财务监控主体主要是指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组成的企业经营者群体。诚然,这种财务监控机制能各负其责,协调运转,也有一定的相互制衡和激励作用,但从操作层面上看却存在着极大的弊端:即监督对象圈子化,无法跳出同级监督和自我革命的怪圈。[1]
2. 监督主体的独立性和利益的超脱性不显著。企业财务监控与企业权力运行和利益大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而监督主体的独立性和利益的超脱性应较为显著,可现实中的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均是企业的核心权力阶层,他们既是各种政策的制定者,也是各种政策的执行者,同时更是政策执行后的最大受益者,如果这种监督能有效用,那一定是建立在人性善的基础上的,是带有强烈的自觉、自省和诚信的个人道德力量的。然而,现实中人性是善,还是恶,更多的时候是难以甄别的。况且从人性假设的角度上来讲,不管是什么职位,抑或是什么身份的人,在缺乏制度约束的前提下,都有可能会为了一己私利而侵犯公众的利益。法国启蒙思想家、社会学家孟德斯鸠就曾经说过:一切有权利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历史和现实也在反复启示我们,坏人是坏的制度惯出来的,好人是好的机制制约引导出来的,与其寄予希望发现好人,不如多花些功夫建立健全制度。可见目前各单位设置的财务监控机制其实际成效无疑被蒙上了一层悲观的色彩。
试想,若核心权力阶层群体有寻租行为,或权力膨胀,或群体之间有相互勾结、相互掩饰的舞弊行为时,那谁对这些核心权力阶层群体来监督?即谁对财务监控机构来监督?
蓝黑色笔记账的规则使贪腐行为很难从财务监控系统明显暴露
长期以来,我国现行的财务管理活动采用法例管制方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