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小组》中的女性形象解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理小组》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心理小组》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摘 要】本文结合弗洛伊德心理学试分析毕淑敏长篇小说之一《心理小组》中的女性人物。   【关键词】俄狄浦斯情结;过失;受虐;人格结构   毕淑敏的小说总是渗透着对女性浓浓的慈悲关怀,关注着女性群体的生存现状,笔触游走于人性的底端层面,本文试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角度分析其小说《心理小组》的几位女性形象。   一、鹿路:“俄狄浦斯”式之爱的幻灭   鹿路的命运和她的身世一样悲凉,在外修路的不安分的父亲用一块腊肉和一碗胡麻油勾引了铁路沿线的一个寡妇,寡妇染上肺病后,于将死之际找到父亲将鹿路塞给了这个男人。父亲将她带回家,交给了家里的女人。这个聪慧善良的女人抚养大了鹿路。“干妈从来没让小五管她叫过妈妈,干妈一直坚持让小五管她叫干妈”,“你就是我们家中的客”,“干妈是个好客的女人,哪怕自己家里没吃的,也不能让客人饿着肚子”。   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情结深其实藏于每一个人心里。大一点的孩子,有时不对父亲抱有温情,而转向自己的哥哥。三哥是鹿路从婴儿开始最亲近的异性,鹿路身上三哥的衣服伴随着她长大,“小五穿着三哥的衣服,就有了奇妙的感觉,觉得那衣服有了三哥的温度和味道”,从不知父爱为何的鹿路,不知不觉将那源于本能的对父亲的爱恋情感转移到三哥身上,于是“小五希望能嫁给三哥”。   然而,在屠宰场杀猪的三哥感染上一种罕见病症,肾功能衰竭,命若弦丝。小五从乡村来到繁华都市,一次次的靠卖身钱为三哥透析续命,鹿路为给三哥治病付出所有,无所抱怨,心中美好的支撑是三哥身体好了之后一定会娶她。鹿路的梦终究碎了,“三哥说自己是风烛残年的人了,对什么爱不爱的一点兴趣没有。他还说她的医药费快用完了,问我何时再寄钱过来。他还说。让我找对象的时候,一定要找个怕老婆的,自己才能当家作主说了算。不然结了婚之后,再往老家寄钱就不顺当,三哥的命就难保了……三哥自始自终没问一句我的身体,三哥以为我是铁打的……”支撑鹿路走下去的唯一念想脆弱地如同太阳下的泡沫不刺而破。回到现实的鹿路终于能够不再为任何人,而真正为自己活着。   二、卜琪珍:无法面对,只能遗忘   卜琪珍的成长环境和人生经历使她成为一个早慧的人。小时家境优越,父亲是市长,母亲是歌剧团团长,在这个小城市里,她如同一个“国王的女儿”享受着公主的光环。文革后,父亲入狱,母亲离世,从公主到妖孽的坠落,她尝尽世态炎凉。于是尚在还需要别人帮着擦屁股的孩童年纪时,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就是“成为名人,成为大大的名人,一个让喜欢她的人,一提到她的名字就自豪,一个让她仇恨的人,一提起她的名字就恐惧的人”。确实她做到了,一步一步,从小职员到司长。   卜琪珍身上依然存在俄狄浦斯情结。父亲是个名人,小城所有人都认识尊重父亲;父亲有远见卓识,为自己人生方向的定位,对文革后国家大环境的预测,每一次都让她佩服。“卜琪珍不感谢命运,只感谢父亲”。对父亲的崇拜,以至于延续到在父亲死后,在自己每一个人生的关键转角,她都会扮演双重角色假装父亲和自己对话。虽然嫁为人妇,正如文中所说“她从来没有爱过船长,她爱过的男人只有父亲。”   卜琪珍五岁记忆的后半部分像一个曝光的胶卷一样灰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认为,遗忘属于过失的一种。过失本质上是一种由内心潜意识的流露,是两种不同的意图同时引起或者相互干涉的结果。在遗忘的过失行为中,遗忘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意图是为了避免不愉快的回忆。卜琪珍对五岁记忆的断节,实际上是潜意识中拒绝面对年幼懵懂的自己曾犯下过错的结果。“我妈妈是我害死的,我当众羞辱了她,我就是杀我妈妈的侩子手……这么多年来,我拼命地进步,在学业和仕途上的奋进,我以为是为了我的父亲,其实,骨子里是要掩盖对杀害母亲的自我罪责……”,小小的五岁的孩子,听到了别人关于母亲的议论,不知绿帽为何物,在剧院里看到舞台上的许仙,大声叫嚷:“爸爸,你看许仙的绿帽子多好看呀,人家说他把绿帽子送给你了,把你的绿帽子拿给我看看…”私情被曝光于众人之下的母亲羞愤而自尽,卜琪珍无法面对自己的过错,只能拼命用遗忘来掩盖内心的罪责。   三、应春草:因爱而生的受虐倾向   弗洛伊德认为,虐恋倾向中的受虐者往往是希望通过受虐来消除自己的恐惧和焦虑。他指出:“有受虐倾向的人希望被人当作一个娇弱无助的孩子来对待,但尤其被当作一个淘气的孩子来对待。”强调自己的无助和渺小,意在乞求可怕的威胁力量的慈悲。因此可以认为,受虐倾向是弱者的武器。通过主动寻求惩罚,甘为奴隶及自愿受惩罚,受虐者达到了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的目的。   应春草胳膊上青紫斑斑,身上多年布满血痕,面对丈夫的暴力行为却能一忍再忍。她的心里是这样说服自己的,“他打你了,他才会后悔,他才能想你疼你,给你买好吃的,送个礼物什么的”。很明显,应春草想通过自己的受虐,甘愿受罚来交换施虐者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