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及课堂观察能力培养PPT
选择观察视角 根据预设的观察视角研究教学得失 其表现是预设观察的框架,其他观察技术为框架里要 表现的论点提供论据支持 例如,周伟灿:对一堂初中代数课的分析与思考 例如,庄静:对一堂新综合科学课的观察与分析 应用观察技术本身所蕴涵的视角 其表现是使用一种或几种观察技术,利用技术本身提供 的视点建立论点。 例如,陈非:《华威先生》课的分析报告 例如,王林琳:让学生的阅读个性闪光 周伟灿:对一堂初中代数课的分析与思考 刺激—反应水平 记忆水平 说明性理解水平 探究性理解水平 教学水平 标准题 封闭性变式题 开放性变式题 全开放性题 习题水平 语言互动水平 教师主导取向 学生自主取向 庄静:对一堂新综合科学课的观察与分析 内容设计 教学表述 进度安排 资源利用 激发动机 师生互动 自主学习 鼓励创新 八个视角 知识传授 高认知水平 学生发展 高参与度 两个关注 (1)教师的提问分析 提问的数量 提问的认知层次 提问的方式 问题的指向 学生回答的方式 教师理答的方式 ……………… 若干视点: 例如: 各教学阶段问题数的预设与生成 教学阶段 听听读读 引情入境 整体感知 语言实践 精读感悟 激发情感 创设情境 表达情感 扩展阅读 深化情感 合计 问题数 预设 2 1 4 2 0 9 生成 10 9 31 6 1 57 例如:王林琳,《让学生的阅读个性闪光》 提问的认知水平检核 序号 问题 问答方式 教师提问 学生答问 管理 认记 推理 创造 批判 无答 机械 认记 推理 创造 52 你这么快就有话说啦?要扎实,呆会儿看谁最精彩。 √ 53 你们说谁没发过言?给他加把油,鼓点掌好不好? 自由答 √ √ 54 (生:碰见小鱼)小鱼正……? 指举手者答 √ √ 55 小鱼正在那里呆着,它呆着在干什么呀? 追问 √ √ 56 有机会去看看泉水,喝喝泉水,去照照自己的身影,好吧? 齐答 √ √ 57 这对联写的是杭州一个著名的景点,有没有谁猜出来的? 自由答 √ √ 可参见:王林琳,《让学生的阅读个性闪光》 一级编码 二级编码 总数 占提问总次数()% 指向问题内部 获得问题结论 16 28.1% 引发学生思考 29 50.9% 合计 45 78.9% 指向问题外部 (课堂管理) 提醒 0 0 激励 12 21.1% 惩罚 0 0 合计 12 21.1% 可参见:王林琳,《让学生的阅读个性闪光》 问题的目的指向 问题水平 频次 百分比 记忆 9 15.8% 推理 17 29.8% 创造 19 33.3% 批判 0 0 可参见:王林琳,《让学生的阅读个性闪光》 问题的思维水平 学生回答方式 频次 百分率 集体齐答 9 10.6% 讨论后汇报 2 2.4% 个别回答 69 81.1% 自由答 5 5.9% 可参见:王林琳,《让学生的阅读个性闪光》 学生应答方式 学生回答类型 频次 百分比 无回答 2 2.4% 机械判断是否 5 5.9% 认知记忆性回答 13 15.3% 推理性回答 31 36.5% 创造评价性回答 34 40.0% 可参见:王林琳,《让学生的阅读个性闪光》 学生回答的类型 教师理答方式 频次 百分比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4 6.3%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极批评 0 0 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案 9 14.3% 追问 8 12.7%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40 63.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2 3.17% 可参见:王林琳,《让学生的阅读个性闪光》 教师理答的方式 反馈的数量 反馈的数量可以表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程度。 反馈的类型 ①复述:用教师自己的语言复述; ②修正:概念化来修正学生的意见; ③推演:把学生的观点加以应用、推演或引发下一个讨论问题; ④评论:把学生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作分析、比较、归纳或评价。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二分法划为“鼓励”和“批评”或是“肯定性”反馈与“否定性”反馈。 辨别有效的反馈 (定性分析) (2)教师的反馈分析 教师的结构性陈述 教师:昨天我们学习了几何作图的问题,那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几何计算。 教师:好刚才我们证明勾股定理通过面积,对吗?据我所知,我查了一下资料,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有367种方法,刚才一种方法,能不能想出第二种方法,还是同样思路,其它的方法行不行? 教师:这节课时间关系我们接着进行第二部分,勾股定理的应用。因为我们学习定理是为了解决问题,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练习题。 教师:好,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及其证明方法,还有它的应用。 (3)教师的结构性陈述分析 学生的学习状态记录 符号代表的含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