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影不离的村落与庙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形影不离的村落与庙宇

形影不离的村落与庙宇   谐拉康寺为世人所知,主要是由于那里有一块著名的石碑,古籍记载当时的文字“字体如狮子扑天和珍珠宝串”,历经千年风雨,这石碑在西藏历史和藏文发展演进史上都具有及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谐拉康寺座落在拉萨以东80公里的墨竹工卡县尼玛江热乡谐村,几曲河上游的玛热柏曲河西岸。这一带有较广阔的河谷平川,是拉萨河(几曲)上游的产粮地区。当初娘问他怎么带走,没想到他用神变将这批东西全部装在帽子里带走了。之后,就利用这批募化得来的东西作为基金,修建了这座神殿,他的弟子们就把这座神殿称之为谐拉康,意即帽神殿。另据藏史记载,说是一圣者为了考验娘   图齐、黎吉生、王尧、李方桂、恰白方桂认为西面碑文是公元800-810年造,东面碑文是公元812年造。“西边石碑的碑文61行是赤德松赞的一道敕令,大概是在他统治初期颁赐的。它是一道赐予娘”(李方桂柯蔚南:《古代西藏碑文研究》)。   在黎吉生1948-49年拍摄的照片中,谐拉康相当大,由多幢建筑组成。后殿正中供奉大日如来佛,周围是其八大随从佛子。大门内有两尊忿怒金刚。后殿南侧是大阿阁梨莲花生,左右为大班智达比马拉米札、娘佛讲经说法身像、弥勒佛、文殊菩萨等。据传龙魔墨竹司坚曾统治这一带地方,对藏区为害不浅。为此,在墨竹司坚龙魔盘踞的凶湖之上,修建了一座威猛诛法佛塔和一座供着三尊曜金刚护法天神的神殿,并在门口竖起两块石碑。一块刻有赤松德赞到赤德祖赞三代期间娘-定埃增的丰功伟绩;另一块刻着赤德松赞先后给娘(敕令)。后来,又供奉红响铜能仁佛、娘置了管理神殿的僧侣。教法又得到弘扬。殿堂内新塑了隆钦祖师的本尊――宝帐怙主神像和欲界神女像,陈列有斧钺刀矛、箭杖等兵器。后又在僧众集会厅塑造了宗喀巴、阿底峡、仲杰瓦究乃和十六罗汉像。自该寺改信格鲁教以后,还供奉了许多规范师塑像,其中有任过甘丹赤巴者。寺庙之管理,一度由色拉寺切扎仓承担,“文革”其间曾遭到过一次毁坏。谐拉康是西藏早期建成的寺庙之一,佛殿中的殊胜佛像和刻有赤德松赞允诺的誓言石碑,是极其珍贵的文物。据说谐村对面山上还有一通几乎与谐拉康碑文同时代的石碑。等待着人们去揭开它的谜底。   谐拉康寺现有4名僧人。喇嘛次仁一边翻阅经书一边向我们介绍,当时,“吐蕃赞普笃信佛法,在蕃地建修行院、讲经院和戒律院等数十座。”热巴巾王对僧人的供养程度远远超过了他的前辈,他将御前小议会献给了出家僧人。众译师请求道:“蕃民难以教化,故须依法加以管理保护。出家人是遵照导师佛陀的教导,从事教化事业,故不宜执法,我等不接受议会权。”赞普说:“对不遵循教导的人,我让尚伦们去处置。请你们管理政务吧!”为了信奉佛法三宝,赤热巴中王将发辫铺开当出家人的坐垫,即使对刚出家不久的僧人也行顶足礼。甚至在俗人身上看到一块黄色补丁,也要行礼。   但是之后的朗达玛王却实行了一套灭佛的政策。“灭佛开始后,拉萨大昭寺和桑耶寺被作为屠宰场,后来又变成了狐穴和狼窝,其他多座庙也被毁。那些灭佛者把凡是看到的佛典有的焚毁,有的扔进湖水中,有些埋在地下。凡是没有逃走的班智达,有的被流放到门域,玛”(见《西藏通史――松石宝串》)。昔日的座上宾转眼成了阶下囚。历史的烟云仿佛一场黑白电影在眼前一一闪过。   我们是在隆冬季节造访谐村的,这是一个在河岸台地上发展起来的古老村落,寺庙建造在沟口的山脚下,村落向南面的沟底散乱地铺开。谐拉康显然也是一座与村民们的日常生活保持血肉相连关系的古刹,我们看见早起的村民三三两两到谐拉康打水,一问才知,说是自家的水龙头都冻冰了,不得已到寺庙从古井里汲水。可以说这也是西藏很多地方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无关痛痒的悖论――譬如,当遇到停电时,城里人就为喝不上酥油茶而发愁――由于各种因素手动酥油茶桶“董默”已然退出了居家生活,不禁莞尔。   与谐拉康的平淡相比,有些寺庙的故事则堪称传奇。   这事儿发生在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堂乡次角林村的萨噶达娃节里。次角林,号称拉萨四大林之一,坐落在拉萨河南岸的崩巴日山西,陷进大山的背阴地里,在藏语口语中形象地称做“赤扑”,意思是阳光照不到的地方。错了,其实那是一个非常“阳光”的地方――敢为人先的次角林村民曾经创办了拉萨市最早的农民旧货市场:早在几年前,西藏“数字电视第一村”和全国文明村镇的头衔就落到了次角林村;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次角林村还是“拉萨市农牧民参与旅游服务示范区”,富了一方百姓。它还不阳光吗?   那说到萨噶达娃节,也被称作“佛诞月”,人们在萨噶达娃期间忙于朝佛、转经、磕头、吃斋,祈望世界平安、生活幸福,应该是一个纯粹的宗教盛会。然而在次角林,这个节日却是如此的浪漫和世俗,成为一个人神共欢的日子,说不上它是民间节日还是宗教节日,或许兼而有之吧。   萨噶达娃节在藏历四月十五日,这是西藏农村春播后、秋收前又一个舒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