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长的“波动”与不可言说的“顺从幸福”
成长的“波动”与不可言说的“顺从幸福”
在过去数年间,无论在新闻报道当中还是艺术摄影的领域内,我们都能够看到越来越多摄影师和艺术家利用摄影媒介来表达与女性议题相关的艺术作品。本期“锐像”栏目将目光对准两位女性摄影师的作品,一位是戴显婧,一位是郭盈光,她们纷纷运用摄影媒介,以不同的角度对女性成长过程所遭遇的问题和困境进行了反思。
英国2016年摄影期刊大奖得主――伦敦女摄影师朱诺“乔伊丝”的虚构人物,在特定场景和化妆的帮助下完成了一系列自拍。作品展现了虽然外表光鲜亮丽,但身处异常的孤独、疲倦、被谎言欺骗折磨之下,拥有痛苦回忆的女性形象。而在去年葡萄牙影像会摄影节上,来自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摄影师宋雅-哈米德,凭借一组拍摄库尔德女兵在战场晓勇表现的《妇女一生存一自由》系列,摘得新锐奖的桂冠。
我们频频在各类国际摄影奖的大奖名单上看到女性议题的出现,也使得更多的普通观众对女性议题报以关注。这些作品或追溯特定历史中的女性身份认同,或讨论在当代文化语境下女性所遇到的挑战。
青年摄影师戴显婧试图通过一系列针对三十岁女性的影像记录来界定这一女性生命里的重要时刻。她的作品《波动》围绕着上海30岁左右女性生活状态和所思所想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包含了肖像、静物和访谈文本在内的丰富材料。选择在拍摄对象家庭环境中展开拍摄,戴显婧有效地利用特定的空间特点将这些女性的生活状态如实地展现出来。
而在伦敦传媒学院摄影系毕业的郭盈光近期创作的《顺从的幸福》中,她融合了纪实摄影和艺术创作的手法,将现实世界中拍摄的图片与精心构建的摄影装置影像结合起来,向观众展现了中国式的安排婚姻,以及被安排婚姻夫妻之间的非亲密状态。这两件作品都从摄影师自身与当下社会生活的交点出发,尝试用挑战人们对女性身份在复杂社会和文化认知中的固有认同。
对话戴显婧
《波动》
何:《波动》作为你第一个按系列进行的作品,拍摄的初衷是什么?
戴:我在2016年经历了离职和一段感情的结束,因而回到独居的状态。我时常会在私人的时间里思考一些问题,比如踱步、洗澡、做饭等时候。独处的过程像是一个放大器,通过回想、发现、比较、认知等各种手段你更加看到清晰而完整的自己。和女性朋友聊天的过程中,发现似乎这是一个阴盛阳衰的时代,很多女性,无论从事怎样的职业,都相当的独立。她们慢慢收起不安,更多的是对生活的从容与接纳,更了解自己的需求。我认为这是女性的转折时期。
当我重新回顾30岁前的自己时,我发现年轻时无法自己做选择的原因是自己觉得在精神上还没有完全独立,而在物质层面,则希望能够通过踏踏实实的工作去积累,这使我很难去选择和放弃,或开始做某件更加自由的事。而三十岁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还算开阔的眼界,了解的人与人的相处等,同时中国女性在这个节点也会面临社会及婚姻上的重重压力。我开始与身边一些特定的女性聊天,结果我们彼此都找到了共鸣,像是一场革命前的讨论。她们中的一些人有的从事安稳的工作,但在三十岁时决定尝试冒险;有的步入了婚姻并且在丝毫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有了孩子,但同样具有独立人格甚至在怀孕的过程中呈现出更为细腻而敏锐的思考。
我希望通过拍摄《波动》项目的过程,帮助我将关于女性转变、面对独立的个人经历与其他女性身份结合起来,并展示这些女性的现实状态,在此过程中产生一种与时空的停顿,她们与我在交流中都更加清晰地认知了自我,以及关于时间与蜕变的切身思考。
何:你在项目开始时是如何删选,并最终确定拍摄对象的呢?
戴:我首先是从朋友中开始寻找合适的拍摄对象。我想,相比其他行业的女性,从事文化和媒体工作的女性对社会和生活会有更复杂的思考;与此同时,我身处上海,比起其他城市,这座城市的多元化、当代性与开放性足以支撑这个项目。除此之外,我认为物品、空间和城市与人的感情表达、生活经验密切相关。
我在做选择的过程中会尽量保证拍摄对象职业和性格的多样性,所以在完成前两组拍摄之后,便开始通过朋友介绍,接触到更多不同行业的女性。拍摄对象的选择是严肃的,并不会利用网络进行征集,特定的年纪、特殊的身份、以及在前期与我沟通的通畅程度都是让我决定是否拍摄的依据。这不是单纯的纪录。
何:到目前为止,你是如何架设项目结构的?
戴:目前网站上所呈现的结构是包含了肖像、物件和空间的一组组照片。我认为这些元素之间具有非常重要的关联性。在拍摄肖像之外,我认为每一位被拍摄者的房间都像是和我对话的黑匣子,它是一个能为女性提供安全感和亲密度的空间;与此同时,我也会在拍摄过程中捕捉空间中的细节场景,以此来揭示她们的性格特征。我希望在创作《波动》的过程中打破纪实摄影和艺术之间的界限,因而我会保证每张图像单独成立,不论是美学上的还是内容上的,同时也以组的方式来呈现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