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陶渊明的社会理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寻陶渊明的社会理想

探寻陶渊明的社会理想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文内容。   2.探寻陶渊明的社会理想。   【学习重难点】   探寻陶渊明的社会理想及其思想根源。   【学习流程】   【导入】   陶渊明一生五仕五隐,无论出仕也好,隐居也罢,他都执着地追寻着他的社会理想。今天,我们结合他的4篇诗、文,探寻他的社会理想及其思想根源。   一、重温经典   背诵《桃花源记》,重温世外桃源的美好,说说诗人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社会?      生答略。   师总结:在陶渊明的笔下,描绘了一幅环境优美、土地肥沃、没有战争、没有繁重的赋税徭役,人人安居乐业的生活图景。而这样的社会生活,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更是进行了具体描绘。   二、诗文互证   1.诵读《桃花源诗》,理解诗歌内容。   2.理清《桃花源诗》的思路,找出诗中和《桃花源记》中互为印证的内容。   学习方法:自由诵读;小组合作探究。   明确:全诗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六句,叙述了桃源中人的来历。   第二部分:中间十八句,具体描写桃源中人的生活场景。   第三部分:结尾八句,诗人抒发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慨。   师:默读诗歌,请从记和诗中找出互为印证的内容。   生答略。   师总结:同学们仔细阅读,诗与文两相印证,理解更加深刻。下面我们诵读《归园田居》二首,从这两首诗中找出和《桃花源记》描写内容相似的诗句。   3.诵读《归园田居》二首,理解诗歌内容,找出和《桃花源记》描写内容相似的诗句。   学习方法:自由诵读;小组合作解决疑难。   生诵读、思考、探究、展示。   师总结:经过诵读、解析,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陶渊明笔下田园生活的美好。这种生活就是他向往追求的理想生活。可是,在他生活的时代,这一切显得那么遥不可及。他生活的时代又是怎样的呢?你能从这4篇诗、文中找到一些依据吗?   三、时代背景   二十岁的陶渊明,也曾怀揣梦想,希望能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虽说也出任了一些小官,但当时的社会实在太黑暗,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到底是怎样的呢?你能从这4篇诗、文中找到一些依据吗?并说说你的理解。   生答略。   师:仔细阅读之后,大家能从诗、文中找到陶渊明生活时代的一些印记,很好。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些资料。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那段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动荡不安的时期之一。东晋王朝内部的腐败和相互倾轧,外部的连年混战,使百姓民不聊生。到了怎样的程度呢?我们来看两个数字就明白了:仅晋孝武帝在位的21年,就爆发了大小战争60场。并且,东晋王朝严苛的门阀制度,保护的是门阀世家的利益和特权,而像陶渊明这种中下层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是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的。   师:就是在这样的时代,陶渊明依然在坚守他的初心、他的抱负、他的理想,你能从4篇诗、文中找到他抒发心志和情怀的句子吗?   生答略。   师:陶渊明在诗文中表达的这种社会理想不是凭空产生的,他的社会理想又是受谁的影响呢?请看――   四、思想根源   资料显示一: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德经》第八十章   师解说:这是老子理想中的“国家”,而它并不大,人民也很少。邻国之间和平相处,没有争夺利益的斗争发生。国内百姓生活安定,民风淳朴,人们用原始的结绳记事之法记录生活。   资料显示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   师解说:这篇文章从三个方面描述了一个理想社会:一是人人平等,相处和睦,诚实守信;二是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人生价值;三是人人都为这个社会尽自己的最大能力,为社会做贡献,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师总结:从上面两份资料中可以看出,陶渊明传承了《礼记》中的“大同社会”和老子“小国寡民”的政治思想。同时,陶渊明在诗文中所寄托的社会理想也影响着古今中外一代又一代人。   五、后世影响   1.对后世文人人格的影响:陶渊明诗歌中表现出来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人格影响着后代的文人。如,唐代诗人李白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性格,就与之是一脉相通的。李白曾有诗云:“何日到彭泽,长歌陶令前。”   2.社会理想的影响:陶渊明之后1200年,英国人莫尔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