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三题 2013年13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散文三题 2013年13期

散文三题 2013年13期   胡竹峰   胡竹峰,1984年生于安徽岳西,现定居河南郑州。在《人民日报》、《天涯》、《延河》、《阳光》、《清明》、《长城》、《传记文学》等多家报刊发表散文随笔千余篇,有作品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年度选本。 出版有散文随笔集:《空杯集》、《衣饭书》、《墨团花册:胡竹峰散文自选集》、《旧味:中国古代饮食小札》、《豆绿与美人霁》,开设读书、戏剧、饮食、书画评论专栏几十种,部分文字被翻译成日语、英语对外交流。   食小札   白色城堡   白色城堡,建在桌子上,一扭头就可以看到。她盘踞在那里,大块的白色,是她无边的心事,大块的白色,是她干净的想法。白色的身子散发着清香——稻米之清香,蔗糖之甜香,只给屋子添香。   第一次看到丰糕,就认为她是米做的白色城堡:圆顶建筑,那圆顶的弧度圆润仿佛屋顶,四周是高而挺的墙。   真是舍不得吃,吃掉一个白色城堡!我又不是阔少,还没奢侈到那程度,估计你也没有,只好摆放在那里,当秋天餐桌的清供。   每天上班,总要看她一眼,茕茕孑立的样子,却不觉得寂寞。其实她还有一个伙伴的,我送人了。   大清早能看到丰糕,寓意很好,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丰糕真是丰满得很。丰糕的丰是丰收的丰。秋天了,稻米入仓,做一点丰糕,瑞雪兆丰年呵,白色的丰糕是大地的瑞雪。丰糕的丰是丰满的丰。多像财主独生的丫头,养得白白胖胖的,待字闺中,爱上了长工的儿子。   深夜。纸窗下两个剪影。跳动的烛光下传来一个苍老的女声,这丫头实心眼得很,末了,又叹了口气,嫁给他以后日子怎么过哟。这时一个苍老的男声说道,慌么事,丫头眼光不错,那小子勤劳,女儿嫁他不亏,老婆子不要管了,这事我心里有数。   听说丰糕上常会写点字,譬如“新年好”,“寿比南山”,“万事如意”、“富贵吉祥”之类。   我的丰糕是无字丰糕,但上面洒有一些红丝,那红红得朴素,红得不动声色。   喜欢丰糕的名字,有村野的富贵气。王府的富贵气不稀罕,村野的富贵气才富得饱满,贵得真实。   去桐城玩,朋友送我两块丰糕。   丰糕,米做的糕点——用米粉、白糖蒸制而成。可蒸食,油煎,泡汤,不一而足。我的丰糕该怎么吃呢?看看再说吧。   桐城丰糕真像桐城文学,大块文章啊。   豆 渣   豆渣,好久没有听到这个名字了,甚至连见也是十几年前的旧事。   所谓豆渣,是指黄豆打成豆浆过滤后的渣滓,也称豆腐渣。   豆渣者也,贫贱之物耳。乡下日子还很艰难的年头,打完豆浆后,豆渣是舍不得丢掉的,放上油盐,添点青菜炒炒,便是下饭之物了。   小时候不喜欢吃豆渣,每次在餐桌上碰到豆渣,总是绕筷而行。小孩子嘴刁,每顿饭后,豆渣依旧在,青菜不见踪。   记得祖父和祖母那么爱吃豆渣,当时实在不懂。现在想,一个人劳苦了一辈子,饿过肚子,豆渣吃在嘴里,自然不会觉得其味之恶。   如今,祖父故去快二十年,祖母也离开近十年,时间真快,过去的日子散落成一地豆渣,真是拢也拢不到一起了。   郑燮在《板桥家书》上说:“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暖老温贫四个字实在喜欢,也让我想起豆渣。   豆渣也是暖老温贫之具。   豆渣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不过让菜荒之际不至于吃寡饭罢了。   故乡的风俗,春节前,家家都会做几框豆腐,以备年后待客。腊月里,豆渣便成了常见的菜肴,乡下人节约,吵豆渣舍不得放油,日子过得寡淡,就盼着赶快过年,大吃大喝。   记忆中吃过一次美味的豆渣,是用回锅肉做成的,鲜美清香,有些粉蒸肉的味道。张爱玲谈到过豆渣,在《谈吃与画饼充饥》一文中说“浇上吃剩的红烧肉汤汁一炒,就是一碗好菜……累累结成细小的一球球,也比豆泥像碎肉。少搀上一点牛肉,至少是花素汉堡。”到底是上海才女,谈吃的文章,也写得漂亮、丰腴、有趣。倘或换成周作人,想必又是决然另一路文字了。   张爱玲不喜欢周作人谈吃的文章,说“他写来写去都是他故乡绍兴的几样最节俭清淡的菜,除了当地出笋,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炒冷饭的次数多了,未免使人感到厌倦。”   向峰文章里提到了一款豆渣煎鸡蛋的菜。将豆渣和鸡蛋打一起,搅匀,撒上葱花后煎一下。“鸡蛋金黄,豆渣莹白,葱花碧绿,真正赏心悦目……夹一口入嘴,松松软软,虽不浓烈却淡而有味。”这个吃法颇具风情。   黄复彩先生曾告诉过我一种古怪的吃法。新鲜豆渣捏成饼,放瓦上晾晒,发霉后收起来,春天时切成一片片的烧青菜苔,类似豆腐乳发酵。说滋味甚佳。   黄先生还强调说这种霉豆渣,一定要等到春天后才能吃,倘或再放一点猪油渣,口感更好。但有洁癖者或不敢问津。   早些年,见皖南乡下人将豆腐渣捏成团状,放在垫有稻草的盛具上,发霉后,再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放在日光里晒,干得呈灰色。有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