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星象古村 俞源村
星象古村 俞源村
元末,精通八卦阴阳学的刘伯温建议把俞源村口原有的直溪改为曲溪,以溪流为阴阳鱼界线设立太极图,以村周十一道山岗与太极阴阳鱼构成天体黄道十二宫,在村内按八卦形建28座堂楼,对应星象二十八宿,挖七星塘和七星井呈北斗星状分布,并把俞氏宗祠装在北斗星的“斗”内。地显天象,天、地、人合一,也许这就是俞源星象村之所以能长盛不衰之奥妙所在。
走过一栋被晨曦渲染得分外苍劲、古朴的青石牌坊,尽管远山云雾缭绕,层峦叠嶂,但视觉却因豁然开阔的绿野,而变得眼目清朗,心旷神怡,特别是阡陌纵横的稻田,被晨雾和炊烟袅得一片朦胧竹林和不时从田垄上悠闲而出的鸡犬,以及在鸟鸣声中逶迤远去的溪流,沁人心扉的芳草花香,更让人有一种误入桃花源之感。所幸的是一路下去,并没有桃花林出现,也不见渔人,到是路边含露绽放的山茶花,又给前方紫气缭绕的小山村增添了一份妖娆之气。
太极田和星象村保一方平安
俞源村四面环山,三面峻岭重叠,山川秀丽,风光旖旎,名胜古迹甚多,现存宋元明清古建筑1027间。村北是一道逶迤的峡谷,谷虽曲但通幽;村东南有一条山溪缓缓而入,村前有一片茂密的古松树林,远远望去,如同一道绿色的屏障,护佑古村的长盛和安宁。
太极田顾名思义应是由太极图案组成的田地。俞源太极田是由一条自村东南流入村内的山溪,几经转折后,便呈“S”形流向村外田野,并在村口勾画出一个巨大的太极图。站在村口的高处俯瞰,但见那“S”形的溪流就像是太极图的阴阳鱼分界线,把村口外的田野分割成两个半圆形DD“太极两仪”。溪东“阴鱼”古树参天,蓊郁葱茏,鱼眼处正好有一玲珑的小池塘,经阳光的折射,就像鱼眼在一睁一开,甚是神奇;溪西“阳鱼”则油菜花金黄耀眼,鱼眼处山峦起伏,各种旱地作物碧绿茂密,风过山峦,又如鱼在水波中浮动。至于村中太极星象布局,则相传是由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设计而建的。
元末,刘伯温在回青田故乡的途中,到俞源探访同窗好友俞涞。当时,俞源旱涝交替,“天晴七日断水源,下雨三日好乘船”,村民苦不堪言。于是,精通八卦阴阳学的刘伯温便建议俞涞按太极图与星象位置布局村子,把俞源村口原有的直溪改为曲溪,以溪流为阴阳鱼界线设立太极图,以村周十一道山岗与太极阴阳鱼构成天体黄道十二宫,在村内按八卦形建28座堂楼,对应星象二十八宿,挖七星塘和七星井呈北斗星状分布,并把俞氏宗祠装在北斗星的“斗”内。俞涞按照刘伯温的建议布局村子后,这个曾经被旱涝肆虐的小村落,六百多年中竟然没有发生过一次旱涝之灾,并且村泰民富,人才辈出,堪称奇迹。
文昌武魁之俞氏宗祠
整个俞源古村落,文物古迹鳞次栉比,现存宋、元、明、清古建筑多达395幢。走在俞源的每条鹅石小巷,或每个角落,总觉得有一股股的历史氤氲之气自一栋栋的古建筑内弥漫而来。特别是当我站在气势恢弘的俞氏宗祠前,面对那五对高耸入云的大旗杆,以及隐在木门槛内的那对冷灰色的抱鼓石,那种感觉更显得特别的强烈。
俞氏宗祠,建于明代隆庆年间公元1567年,是俞涞的四个儿子为其所建,原称“孝思庵”,后被兵毁,重建后改为宗祠。走进宗祠的大门,走进宗祠的大门,踏在凹凸不平的大土砖上,扑面而来的凝重、端肃之气,竟让我有一种一时失去重心的感觉。如果不是古戏台飞檐上的那缕灿烂的阳光,我想我的思绪也许真的会失重于这栋被星象术勾画得一片迷茫的老屋内。
据说,俞氏家族之所以人才辈出,是因为俞氏宗祠恰好坐落于天枢、天璇、天玑和天权四星所组成的七星“斗魁”之内,而“魁星”又称为文昌星。虽然我对星象之术一窍不通,但对文昌星即文运昌盛之意之说还是略知一二的。“天上星、地上祠、福佑人”,地显天象,天、地、人合一,也许这就是俞源之所以能长盛不衰之奥妙所在。
俞氏宗祠还有个极富诗意的堂号,曰流水堂,此名为俞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演化而来。俞氏宗祠,分三进二院,共51间,总面积达2400平方米,规模隆重,气势宽宏。不管是正厅、中厅或寝堂及两侧的庑厢、廊房均高低有序,错落有致,犹如天成。站在湿漉漉的天井里,环视宗祠:厅堂轩敞,廊柱挺拔,屋梁稳重,三雕精美绝伦。虽然由鹅卵石组成的图案,已被岁月的青苔所遮盖,而失去了往日的那份精美和巧夺天工,但饱经沧桑的飞檐、牛腿、门雀及众多由名人名家所题写的匾额,却依然在述说着俞氏家族曾经的辉煌,特别是古戏台对面正厅中央那块由明宰相严讷赠送“壬林堂”大匾,更是把俞氏家族的当年的声望和地位刻画得淋漓尽致。
声明远播之声远堂
来俞源之前就听说过在声远堂内有一大奇观,说是有九条木雕的鲤鱼会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变化。于是从俞氏宗祠出来便急匆匆地往声远堂而去。因为心牵挂着那八条会变色的鲤鱼,所以我一进门就四处探望起来。“因为这家先后出现过两位拔贡,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