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模块一3课程改革.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能力模块一3课程改革

模块一 教育基础 第三章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大纲要求: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 课程及其构成要素 一、课程的概念 “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学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二、课程的特点 1.普及型 2.基础性 3.全面性(发展性) 三、新课改下课程的目标---三维课程目标 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育,要求根据各科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实施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课程结构主要规定了组成课程体系的学科门类,以及各学科内容的比例关系、必修课与选修课、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搭配等。 课程结构是针对整个课程体系而言的,课程的知识构成是课程结构的核心问题,课程的形态结构是课程结构的骨架。目标评价模式 目标评价模式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折叠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目的游离评价是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他认为,评价者应该注意的是课程计划的实际效应,而不是其预期效应,即原先确定的目标。在他看来,目标评价模式只考虑到与其效应,忽视了非预期的效应(或称为“副效应”、“第二效应”)。 斯克里文主张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脱离了学生经验。 3. 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忽视学科之间的整合性、关联性,忽视科学、艺术、道德之间的联系。 4.学生学习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5.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 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忽视了地方在课程管理与开发中的作用。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一)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二)基本理念 1.三维目标观:即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