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高校就业问题.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学]高校就业问题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行政管理本科社会实践报告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 完成日期:2012年02月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 就业,不仅关系着一个人、一个家庭的柴米油盐,也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我国一向稳定的就业形势变得日益严峻。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加,就业难的问题曰益突出,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计算,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由2001年的103.4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338万人,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4.5%。毕业生就业压力已经越来越大。毕业生人数与就业岗位相比供大于求,待就业人数与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矛盾曰益突出,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大学生择业时产生心理问题 在我们调查中,大学生择业时会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发现主要存在如下心理: 1)、焦虑心理 由于担心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因为盲从、自负、自卑等原因,求职时遭受拒绝或失败等挫折而形成的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它是由心理冲突或遭受挫折而引起的,是一种复杂情绪的反应。 2、自卑心理 一些大学毕业生自我评价偏低,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过低评价自己的意志力。表现在择业过程中,悲观失望,抑郁孤僻,不思进取,不敢参与择业市场的激烈竞争,等等。 3、自负心理 与自卑心理相反,有的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自我评价过高,择业条件苛刻,形成自负心理。 4、盲从心理 有些毕业生,尤其是独生子女毕业生,虽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但在很多事情上还是缺乏一个大学生应有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在求职择业时,从不按自身具体条件独自思考、分析,盲目效仿,即使是求职材料,也是千人一式,众笔一辞,没有自己的特点和重点,因而很难受到用人单位的垂青。 5、攀比心理 青年学生大多血气方刚,喜欢争强好胜,虚荣心较强,容易引起攀比心理,形成了较高心理期望值,这种攀比心理使得不少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四处碰壁,迟迟无法签约。 6、依赖心理 在就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而寄希望于学校、家庭或就业主管部门,缺乏择业的主动性等,思想和依赖心理严重,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劣势。 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观念 通过本次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调查,毕业生对就业信心不足,对就业形式不乐观,在校大学生就业信心相对更不足,表示就业形式堪忧的比例增加很多。通过本次调查,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观念有6种: 1)、从众的就业观念 从众的就业观念是自己没有考虑过将来要做什么,别人找什么样的工作,自己也想找什么样的工作,什么热门,赚钱多想往哪挤,最后,都考了一些证书,报了许多培训班,但大多没目的性。现在找工作时,投简历如天女散花,还好现在学校还举行招聘会。低不成,高不就的。没有很好的找准自己的定位,最后草草的签约。进入后又发现这项工作不适合自己。我们调查中有一部分毕业生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也没有为自己做职业生涯的规划。 2.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 有些大学生即使不就业也不愿到不如意的单位,怕永远在那呆下去,还有些家里比较富裕的,更是非好单位不去,而且需要各方面的福利,终身制。一些家境不太好的,担心一些毁约赔偿等。 3.向别人要饭碗的就业观念 大部分大学生心中都有这种观念,因为现在市场供大于需,竞争激烈的很,大部分同学心中都有这个想法。大家都想先出来找个工作,先养活自己,不在依靠家庭。 4自主创业观念 有些大学生认为自主创业可以为自己的工作问题找到答案,大部分有这种观念的大学生都想先打工,原始积累,在自主创业,开商店,酒吧,一些铺子,公司等。 5服务西部,服务欠发达地区 因为我们学校就在西部,而且有许多同学就是从西部农村靠上大学的,对西部的生活知道,有一些同学从小立志建好家乡的,所以他们想为西部自己家乡做出自己的贡献,支教等形式。 6只肯去正规部门就业 通过这6种普通的大学生就业观念显示,有些观念有待转变,如1.2.3.6。并且大学生就业观念还不成熟,此次调查还显示一些大学生缺乏相应的经验,有许多大学生都在外找家教锻炼自己。 我国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职业认识和工作搜寻努力程度方面都存在明显问题 我国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职业认识和工作搜寻努力程度方面都存在明显问题。一方面,大学生毕业的职业认知能力较低。调查表明:大学毕业生缺乏对自我的个性和职业能力的知识,大多数的大学毕业生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的职业。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搜寻努力不足。从大学生的求职费用上看,求职费用在500元以下的占51。9%,500-1000元的占23。8%,在搜寻工作“联系的单位”上,有13%的没有做出任何努力(联系了0个单位),29。1%的联系了1—3个单位。27。5%的联系了4—6个单位,30。4%的联系了7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