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十二章 青少健康危险行为
虐待与忽视 三、自杀和自伤 Suicidal of and self-harm 自杀(suicide):是个体在意识清醒情况下自愿以伤害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属于故意伤害。 WHO,2003,世界预防自杀日,9月10日 自伤(self-injurious autolesionism): 广:泛指自杀、企图自杀以及以任何方式伤害自己身心健康的行为。 狭:自我伤害,专指刻意的、直接的造成对身体的伤害。“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 Skegg 5类行为谱 自杀的分类:1971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自杀预防中心 自杀意念 (suicidal ideation):是指一个人想要自杀或体验到自杀动机,但没有采取实际行动也无实现该目的的外显行为。 自杀未遂(attempted suicide):是指实施了以死亡为目的的自伤行为,但未导致死亡。 自杀死亡(completed suicide) :有自杀意图并采取行动而最终死亡。 “自我施予性” 我国全人群自杀死亡率在20世纪90年代相对平稳并呈下降趋势。 但1993、2003年合肥地区中学生健康危害行为的监测结果表明:该地区中学生自杀意念由15.3%上升至27.2%,自杀计划由7.6%上升至11.8%,自杀未遂由2.5%上升至4.7%。 自杀行为的长期变化 自杀流行现状 我国中学生自杀行为主要表现: 1.自杀行为表现为“意念→计划→行动”复合体。 2.据三类阶段表现的构成比,可组成四组(…..)。 3.行为复合体在人群中有规律 1)整体上随年龄增长检出率上升(初三小高峰)。 2)检出率与心理-情绪障碍聚集(伤心绝望,孤独感,学习压力和严重失眠)密切关联。 3)男女生在自杀行为的发生和起因上都存在显著差异。 青少年自杀行为特征 1.整体发生率较高。 2.男生实施行动者高于女生。 3.心理-情绪问题和升学高考等学习压力是导致自杀行为的部分诱因。 自杀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 2、宿主 3、环境因素 发生机制: 1、应激-易感模型 2、多因素模型 自伤行为的高危因素和保护因素 危险因素: 1、年龄、性别 2、应对技能 3、个性-心理特征 4、情绪障碍 保护因素: 家庭凝聚力 (family cohesion)。 自杀与自伤的预防干预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r self-harm and suicide Behaviors 建立预防三级网络体系 心理干预 及早发现“求救警讯” 生命教育 本节课重点、难点: 重点:1、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预防的概念 性模型。 2、校园暴力的预防。 难点:如何有效地进行儿童青少年伤害 预防控制。 思考题: 1、什么是健康危险行为? 2、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分类? 3、什么是伤害?伤害如何进行分类? 4、意外伤害预防的概念性模型。 5、如何有效预防青少年伤害的发生? 6、儿童少年自伤行为的高危因素和保护因素。 7、校园暴力的预防。 * * * 目的 流行特点和变化规律 预防、干预措施依据 四、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干预措施 1、健康教育:在健康促进学校基础上建立干预平台(建立良好生活环境),通过健康教育课程,提供青少年预防健康危害行为的知识、信息和技能,帮助他们做出正确选择。 2、伙伴式生活技能教育:由培训过的同年级或高年级学生向同年级或低年级学生实施教育。 3、加强监测:每2-3年开展一次全国性监测。 4、建立社区综合体系:发挥健康促进学校的优势。 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期 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 青少年饮食、体力活动情况、吸烟、饮酒和使用毒品和性行为等监测国际合作 核心监测内容 ①导致非故意伤害和暴力的行为 ②吸烟行为 ③饮酒和其他物质滥用行为 ④非意愿性妊娠和性传播性疾病的性行为 ⑤不健康的饮食行为 ⑥缺乏体育锻炼/体力活动行为 “积极的青少年发展模式” 1)为青少年提供关爱和支持的环境 2)改善青少年的认知能力 3)促进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发展 4)增强青少年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 监督、自我控制、自我动员和自我鼓励 能力 健康教育 同伴教育 生活技能教育 健康教育 通过健康教育课程,提供青少年预防健康危险行为的知识、信息和技能,帮助他们做出正确选择。 同伴教育 同伴的文化背景、阅历相同,易于沟通;利用同伴间较密切的群体互动机制,通过教育和行为指导,达到改变健康危险行为的目的; 由培训过的同年级或高年级学生向同年级或低年级学生实施教育。 生活技能教育 经典案例: Botvin GJ博士“生活技能培训”预防青少年吸烟。 1)实施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措施 2)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