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令人骄傲的祖2
伐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轘,车裂人也。(《说文解字》) 王遂杀子南於朝,轘观起於四竟。(《左传·襄·二十二》) 杜注:轘,车裂以徇。 睘 還 圜 環 鬟 汉字字帖的搜集与展示 《三希堂法帖》封面 《三希堂法帖》,清乾隆年间编,共收入从魏晋到明末135位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分楷、行、草三类。其所收作品均按历史顺序编排,几乎囊括了当时清廷所能收集到的所有历代名家法书墨迹精品。这些书法家,历代都是书法爱好者学习的榜样,如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孙过庭、怀素、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宋微宗、宋高宗……由于是皇家刻石, 皇帝特谕,又是当时书法名家所编,所以《三希堂法帖》选择极精,上市之后,广泛流传。 《三希堂法帖》 学习测评 1.甲骨文是( )。 A.我国最早的文字 B.比较成熟的文字 C.完全成熟的文字 2.秦始皇巡游各地时,往往要刻石记功,石刻上的文字应是( )。 A.隶书 B.楷书 C.小篆 B C 史海拾贝 甲骨文的发现 王懿荣像 王懿荣故居 (在北京锡拉胡同) 1899年,北京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在审视中药中,发现了一味名为龙骨的中药上面刻有文字。他寻根问底,知道这个药材是从河南运来北京的。经考察,发现这些带字龙骨出自殷墟,这些字就是商代的甲骨文。 殷墟甲骨堆层 史海拾贝 这块龟的腹甲是1991年10月从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属于商代后期(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刻辞卜甲,卜甲长19厘米,宽11.5厘米,其上刻有54个字。刻辞内容是卜问一位贵族外出打猎,能否遇到野猪、鹿等动物,以及能否将他们猎获。这块卜甲,出土于安阳花园村东的一个长方形窑穴中。该窑穴长2米,宽1米,共出土甲骨1583片,其中刻辞甲骨579片。特别珍贵的是,这批甲骨以大版的卜甲为主,完整的有字卜甲近300版。这是自1936年和1937年以来殷墟甲骨文的第三次重大发现,被评为1991年全国考古的十大新发现。 史海拾贝 大盂鼎铭文 大盂鼎 大盂鼎,三足圆鼎,西周康王时制器,清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岐山县。鼎高101.9厘米,立耳、鼓腹、三柱足,以饕餮纹为主要纹饰。鼎腹内壁有铭文十九行二百九十一字,记载周康王册命贵族盂的史实。 铭文载康王向盂叙述周文王、周武王的立国经验,认为文王、武王得以卓越的业绩立国,主要是由于其臣属从不酗酒,每逢祭祀,认真、恭敬,而商王的亡国教训就在于沉迷于酒;由此告诫盂要效法祖先,忠心辅佐王室,并赐盂命服、车马、酒与邦司、人鬲等。大盂鼎铭文是史学家研究周代分封制和周王与臣属关系的重要史料,一向为史学家所重视。 散氏盘铭文 散氏盘,口径54.6厘米,重21.1公斤,西周晚期制器,传清朝乾隆年间在陕西凤翔出土。盘内底有铭文19行357字,记述了贵族之间移付田地的约契,为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资料。 散氏盘 小篆和隶书 秦琅琊刻石(小篆) 秦始皇在位期间,五次巡视各地,七次刻石,包括绎山刻石、琅琊刻石、泰山刻石等,现保存下来的有泰山刻石、琅琊刻石以及后人的一些拓本、摹本。 秦《绎山刻石》(小篆) 云梦睡虎地秦简(部分) 隶书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睡虎地秦简为研究隶书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 汉代蔡邕《熹平石经》 (隶书) 甘肃《武威汉简》(隶书) 小篆印章(今人) 清代邓石如隶书 返 回 返 回 草书、楷书和行书 汉代张芝草书 王羲之行书 王羲之楷书 王献之楷书 返 回 返 回 从文化的角度观察、解释、运用汉字 汉字构造模式体现着汉民族人民的思维模式 形象思维--人 以简单的两笔代表人 抽象思维--高 以台亭的形象来表示高大 综合思维--暮 用太阳处在茫茫草丛中的形象来表示日暮) 对称思维--形声字由声符、形符对称组成 法(灋) 分析汉字构形中携带的文化信息 从“法”、“执”、“则”三个汉字中窥见古代刑法制度的演变。 ,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廌、去。 ,今文省。 ,古文。 执,捕罪人也。 报,当罪人也。 執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報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則 陷(臽) 小篆 縣 斩,截也。从车、斤。斩法车裂也。(《说文解字》) 段注:盖古用车裂,后人乃法车裂之意而用铁钺。 令人骄傲的祖先(二) 汉 字 的 演 变 山东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灰陶尊和上面刻画的符号 二里头遗址出土陶器上刻划符号表 导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