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PPT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大头医生
编辑整理
英文名称
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enteritis
别名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感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腹泻;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
类别
感染内科/细菌性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ICD号
A48.8
流行病学
家禽家畜为本病储存宿主和主要传染源,如牛、羊、猪等,以牛带菌率最高。病人和无症状携带者也是传染源之一。消化道传播,通过进食被污染的食物、水或与病人接触而传染。常见被污染的食物有牛肉、牛奶、牛肝、鸡肉、羊肉、蔬菜水果等。人群普遍易感,但以老人、儿童为主。有明显季节性,7、8、9三个月为流行高峰。快餐食品的大量生产、大量冷藏、大量运输、大量供应极易造成大型暴发型食物中毒;也可呈散发流行。
流行病学
本病呈全球性分布,在卫生条件较好、大多数肠道传染病已基本控制的地区和国家,本病发病率反呈上升趋势。
病因
大肠埃希杆菌O157∶H7不同于其他血清型大肠埃希杆菌,在30~42℃生长均好,但最佳生长温度仍为37℃,迟缓发酵山梨醇-麦康凯(SMAC)培养基可作为对O157∶H7之筛选培养基。在SMAC培养基上,O157∶H7菌落无色,而发酵菌株呈粉红色,但有半数EPEC菌株有类似O157∶H7之特性,应注意EPEC与EHEC之鉴别。大肠埃希杆菌O157∶H7耐酸耐低温,pH2.5~3.5、温度37℃,能耐受5h而不失去活性,在冰箱内能长期生存。不耐热,75℃ 1min即被杀死。
病因
大肠埃希杆菌O157∶H7不含有一般肠毒素基因密码,用基因探针及动物试验检测均不产生LT、ST,不具侵袭性,不属于EPEC血清型,能产生大量类志贺样毒素(Shiga-Like toxin,简称SLT)。SLT有抗原性,可被志贺I型菌毒素之兔抗血清中和。因SLT能使Vero细胞(即非洲绿猴肾细胞)变性,溶解,死亡,故又称之为Veto毒素,简称VT。在细菌产生的毒素中,VT为最强毒素之一。加热98℃,15min可被灭活。根据抗原性不同,分为VT1、VT2两种。
病因
结构上均由1个A亚单位和5~6个B亚单位组成。分子量分别为3300及8000。
发病机制
EHEC从口腔侵入人体,达肠腔后,借助菌毛局限性黏附在肠绒毛的刷状缘上,B亚单位与肠上皮细胞糖脂受体GB3结合黏附,A亚单位具有毒素活性,进入细胞并抑制蛋白质合成,损害肠上皮细胞,重点是盲肠与结肠,肉眼可见肠黏膜弥漫性出血、溃疡。除肠上皮细胞,GB3受体还广泛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肾和神经组织细胞,损害血管内皮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而导致HUS。广泛性肾小管坏死可导致急性肾衰竭。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由于毒素的作用而增强,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以及惊厥,Vero毒素还刺激内皮细胞释放Ⅷ因子,从而出现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临床表现
潜伏期1~14天,常见为4~8天。病前可有进食冷藏的半成品加工快餐食品史。分无症状感染、轻度腹泻、出血性肠炎三种临床类型。典型的表现是急性起病,腹泻,初为水样便,继之为血性便。伴痉挛性腹痛,不发热或低热,可伴恶心、呕吐及上感样症状。无合并症者,7~10天自然痊愈。少数病人于病程1~2周,继发急性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emolytic-uremic syndrome HUS),表现为苍白无力,血尿、少尿、无尿,皮下黏膜出血,黄疸,昏迷、惊厥等。
临床表现
多见于老人、儿童、免疫功能低下者,病死率10%~50%。
并发症
并发溶血性尿毒症或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实验室检查
1.细菌培养分离 提高大便培养阳性率就能提高确诊率,影响培养的因素,主要是大便性状、病程及培养基的选择。血性便、病程短者,阳性率高;水样便、病程长,尤其超过7天者,阳性率低。山梨醇-麦康凯琼脂(SMAC)可提高阳性率。
2.免疫学检测 用单克隆抗体进行直接ELISA反应检测O157∶H7大肠埃希杆菌。
3.基因检测 应用EHEC特异性DNA探针,其敏感性、特异性均可达99%;或应用PCR对EHEC DNA序列分析,发现其溶血素AB基因为EHEC特有,其特异性强,敏感快速,3~4h可出结果。
实验室检查
其他尚有对SLT1、SLT2两对寡核苷酸引物同时扩增的多重PCR法,但尚未在临床广泛应用。基因检测可用于临床研究与流行病学调查。
其他辅助检查
X线检查可见升结肠和模结肠黏膜下水肿。
诊断
除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支持外,从大便中发现O157∶H7大肠埃希杆菌及其毒素才能确诊,其鉴定方法有:
1.细菌培养分离 提高大便培养阳性率就能提高确诊率,影响培养的因素,主要是大便性状、病程及培养基的选择。血性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