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法律资料]论虚拟财产的保护
虚拟财产的民法保护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网游市场也空前的繁华,但是网游立法的滞后性使得玩家的虚拟财产得不到保护,在受到侵害后也无法得到任何的救济而且对于是否应该保护也是存在的争议。本文通过对虚拟财产的属性的全面分析,以确定玩家与运营商之间的权利义务,给虚拟财产一个名正言顺的法律地位,在财产权中得到保护和救济。
[关键词] 虚拟财产 网游 民法保护 玩家权利
虚拟财产是指存在于特定的网络虚拟空间内的专属虚拟财产,主要是指网络游戏中的ID、货币、武器、防护用具、宝物、宠物等虚拟物品和具备一定等级、身份的游戏角色等。如果将其进行扩展,如Q币,收费邮箱的帐号,其它可用于交易的虚拟也都可属于虚拟财产。[1]虚拟财产的存在形式是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与世界链接,现实中的财产形式也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得以转化,因其具有交换价值而成为交易的对象。
根据马克思的经济学原理,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价值。网络游戏帐号是一个代码,虽然它直接指向着一个虚拟的角色,但是每个虚拟的角色后面都有着一个现实的玩家在支配着。玩家支配着这个角色,操纵它在网络的平台上进行一系列的活动,打怪、升级、获取装备等,实际上这些都是可以通过现实的金钱来交换取得,如专业代练(由职业的玩家来升级)及虚拟贸易平台(如淘宝的网游交易平台、著名的“ebuy”网站专门提供虚拟财产交易服务等)单从这一方面来讲,虚拟财产是具有着现实的财产意义,是由现实财产所转换的。
一、我国网游现状。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2003年10月份的统计,中国网络游戏的市场规模2001年为3.1亿人民币,2000年达到9.1亿人民币,当时预计2003年可能超过20亿人民币,2006年达到83.4亿人民币。而根据新闻出版署发布的有关数据表明:2003年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达到了1380万户,比2002年增长了63.8%;消费市场规模达到13.2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45.8%;同时带动电信服务,IT设备制造等相关联行业增长了近150亿元。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了与电影,电视,音乐等并驾齐驱的娱乐产业。但是,网络游戏消费纠纷也日益激增,有人统计,约有76.3%的游戏玩家丢失过装备。[2]
由于虚拟财产具有实际的金钱价值,一些不法分子便在利益的诱惑和驱使下采用各种非法手段,将他人享有的虚拟财富据为己有。然而由于观念上的原因,虚拟财产在我国长期得不到法律认可的财产地位,以至实践中发生很多虚拟财产侵害案,受害人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和公平公正的对待,进而引发一些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的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可谓惊人,上网人数最多的国家,网游玩家数量同样为世界之最而立法的滞后也同样居世界前列。
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问题不仅关系到玩家的个人利益,涉及到整个网络游戏的投资环境,而且会抑制整个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所以,将虚拟财产纳入法律保护的范畴,不仅有利于消除网络自身的风险,而且有利于确保交易安全,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的稳定,促进网络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3]
为什么我国对网游立法不重视呢?本人认为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法人员的知识的局限性。中国网游主要是从1999年底开始,《网络三国》或者《万王之王》被认为是中国的第一款网游,而后者倾向于被认为是商业化比较成功的第一款。 1、停止侵害;2排除妨碍;3排除危险;4返还财产;5恢复原状;6修理、重做、更换;7赔偿损失;8支付违约金;9消除影响,恢复名誉;10赔礼道歉。 李祖全论虚拟财产 [J],时代法学2005,(2):5-12
[2] CNNIC2003年的调查报告/chinese/EC-c/449772.htm1[Z]2003-11-26
[4] 杜智娜.虚拟财产的现实纠纷[J].法律与生活,2004,(7):20-26
[5] 郑成思.知识产权新世纪的若干研究重点[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69
[6] 邓佑文.虚拟财产的物权保护[J].社会科学家,2004,(2):65-70
[7] 史达.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236
[8] 张凯.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类型案件中的证据学视角[J].科技与法律,2004,(3):15-21
[9] 王泽鉴.《民法物权》[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153
参考文献:
[1] Peter Norton [美].网络安全指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2] 于志刚.虚拟空间中的刑法理论.[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
[3] 史达.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4] 郑成思.知识产权新世纪的若干研究重点[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5] 王泽鉴.民法物权.[M].中国政法大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