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测试.doc

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测试.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宗法制等级森严及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特点 B.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 C.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的团结及内部的稳定 D.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2.《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 3.内阁制度的创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地方职能的健全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中国社会的进步 D.君主专制的强化 4.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变化,其中最主要的变化是 A.军国大计,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在内阁而于军机处 B.“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 C.调选翰林院学士入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D.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 5.以下关于明代内阁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在明初殿阁大学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②明宣宗后地位日益提高③是位居六部之上的中央决策机构④对皇权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6.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以下各个朝代采取的措施中,不能起到有利于这一矛盾解决的是 A.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等 B.元代设置中书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D.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7.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其评价错误的是 A.是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B.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直接行政管理 D.“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8.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有①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②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③设置通判监督地方④掌控地方赋税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 “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10.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军功授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 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11.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 12.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这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B.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C.郡国并行有利于消除内乱 D.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来源:学科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法令出一” C.“别黑白而定一尊” D.“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14.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皇帝制 D.世袭制和行省制 15.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 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 16.“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他,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 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 17.“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该材料反映的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包括①分封制②等级制③君主专制④宗法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文档评论(0)

5611907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