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生素精品课件】链霉菌的基因组及其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研究
4 、耐药水平与抗生素合成水平呈正相关,抗生素产生能力的提高应该是抗生素合成调控基因的超量表达。这说明表达抗生素耐药性的酶是抗生素生物合成途径的限速酶. Fernandez从普卡霉素产生菌S.argillaceus中分离的 2个普卡霉素耐药基因 mtmGⅠ和 mtmGⅡ , 分别编码普卡霉素生物合成过程中所必需的糖基转移酶和葡萄糖醛酸苷转移酶。分别将这2个基因通过基因置换失活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变异株失去了合成普卡霉素的能力,但积累了普卡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中间产物。 5、在抗生素耐药机制方面,在细菌中,至少存在以下几种抗生素耐药机制:(1)合成钝化抗生素的酶,如弗氏链霉菌的氨基糖在耐药性主要通过产生催化抗生素共价修饰的酶;(2)改变细菌细胞膜结构,如胰蛋白的缺失或变异、内膜渗透性的改变等; * * 链霉菌的基因组 及其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研究 吴雪昌 浙江大学遗传学研究所 Institute of Genetics Zhejiang University 链霉菌是一类主要来源于土壤的革兰氏阳性菌,约占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1—20%。在系统生物学上它归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链霉菌属中的链霉菌,迄今有约500个种。它与其它原核生物相比,链霉菌具有比较复杂的形态结构、生活周期与遗传特性。其重要特点之一是具有丰富的次级代谢多样性。 在已知的微生物所产生的抗生素中,约2/3由放线菌产生,而其中的80%来源于链霉菌,可见链霉菌在医药上的重要性。链霉菌由于它与我们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及商业上的重要价值而成为当代生命科学中的研究热点之一。下面择几个较重要问题加以探讨: 一、链霉菌的基因组(Genome) 2002年5月,Bentley S.D.等在英国自然杂志[Nature 417:141-147(2002) ]以“Complete genome sequence of the model actinomycete Streptomyces coelicolorA3(2)”为题,报道了链霉菌的模式种天蓝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 A3(2)菌株的基因组全序列研究结果。 这为链霉菌的后基因组研究奠定了基础。它将有力地推动链霉菌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结构、功能与表达调控的研究,从而将加速通过基因工程构建高产抗生素工业菌株的研究进程。 参与研究的还有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University of Warwich, Coventry,UK., 我国台湾的 Institute of Genetics, National Yang-Ming University 也有一位学者(C.W.Chen)参与了这一计划的研究工作[1]。 已公布的链霉菌的基因组的基本信息见Table 1: 表 从上表可见,链霉菌的基因组是目前已完成测序的原核生物基因组中生物信息量较大的基因组之一, 生物信息量排名第二, 比大肠杆菌 (E. coli K12 4639221bp)的基因组大近一倍;最大的为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nt . 9105828bp)。 目前已完成测序94个细菌菌株(涉及51个细菌属)。链霉菌基因组见下图: 二、链霉菌抗生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簇 研究已知,链霉菌抗生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在链霉菌细胞中有两种存在方式:一是大多数抗生素其生物合成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二是少数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基因存在于游离状态的质粒上,如天蓝色链霉菌3(2)菌株中的次甲霉素(Methylenomycin)的生物合成基因位于SCP(1)质粒上。 链霉菌抗生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在染色体或质粒上往往成簇排列, 构成基因簇(Gene cluster)。包括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基因、耐药基因、转运基因和调节基因,而耐药、转运与调节基因三者大多与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紧密连锁并存在一种协同调节机制。 例如目前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Leukemia)与淋巴瘤(Lymphomas)有良好疗效的阿克拉霉素(Aclacinomycin),它是由Streptomyces galilaeus 合成的聚酮类化合物,其合成酶的生物合成涉及13个基因,紧密成簇排列。请见下图与表: Gene 203: 1–9 链霉菌抗生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在染色体或质粒上成簇排列的特性,为我们研究这些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