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教育科学防治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患者教育科学防治PPT

介绍了如何识别假药,接下来咱们再看一下,如何识别虚假医院。 我们还是先从一个实例说起:王老太患糖尿病6年,血糖老是忽高忽低,一次她看街头小广告上说,某“神医”有祖传的根治糖尿病的秘方,服3副药,糖尿病就会痊愈了。于是她满怀希望地找到了神医所在的诊所,花了3000多元,买了3副药。吃了以后,王老太的血糖不但没有降下来,反而升得很高,还出现了肾功能受损。幸亏及时到正规医院去治疗,才保住了肾。王老太后悔极了,后来每每看到有人在街头看小广告,她都会提醒说:要到正规医院去治疗,不要上当了。 * 那么虚假的医院又有什么常见的宣传手段呢? 一是:常在街头张贴或发放小广告宣传——我们很少见过正规的大医院通过街头小广告来宣传的 二是:正规医院门口主动和患者搭讪,号称某“医院”可治愈糖尿病——我们一定要警惕这种人,很多患者求医心切,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就被骗走了 三是:非正规媒体刊登“根治糖尿病”治疗中心信息——一些没有权威的无良无德的地方小报,为了赚取广告费,给那些虚假的医院刊登广告信息,坑害了很多患者,大家一定要警惕。 请大家一定要记住,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去就医,相信医生会根据您的病情给您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的。 近几年保健食品也很流行,很多病友听说某保健食品有降糖的功效,就私自停掉了降糖药物,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我们还是先讲一个实例,李大爷听人介绍说某保健食品可以降糖,效果特别好,于是他自己买了一些,自行食用,停掉了降糖药物,结果血糖不降反升,花了冤枉钱不说,还加重了病情。他总结的经验就是:保健品要慎重吃啊! * 保健品到底有没有降糖功效呢?一些保健品可能确实有一些轻微的降血糖功效,但是它的降糖效果是远不能和降糖药物相比的,更不能治愈糖尿病;有些病友盲目跟风,相信保健品的作用而放弃了药物治疗,结果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这样的行为是极其危险的。 * 您一定想知道,糖尿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吃保健品呢?某些保健品确实可以起到辅助降糖的作用,值得提醒您的是:决定吃保健品前,一定要征求医生的意见。让医生来帮您决定是不是可以吃保健品,切忌自行服用。 讲完识别糖尿病防治陷阱后,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如何科学防治糖尿病? 科学防治糖尿病,请牢记“四早”原则,即:早诊断 早治疗 早达标 早获益 如何做到早诊断呢?早诊断的方法就是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哪些人是高危人群呢?我们来看一下片子中的介绍。 每三年查一次,最好采用OGTT试验,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而不仅仅是查空腹血糖。 * 血糖调节出现异常的早期表现是什么呢?是糖调节受损。空腹血糖受损(IFG)或糖耐量减低(IGT),统称为糖调节受损,又称糖尿病前期。正常血糖和糖调节受损的血糖值如图表所示。 值得提醒的是:每年约有1.5~10%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进展为2型糖尿病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中指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表中所示: 早治疗就是坚持糖尿病综合管理的科学理念,它包括糖尿病综合管理的“五驾马车”:即糖尿病教育是综合管理的核心,饮食控制是基础,合理运动是手段,药物治疗是武器,全面监测是保障。近些年我们对心理因素和预防并发症比较关注,在五驾马车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心理健康是糖尿病治疗的前提,预防并发症是糖尿病综合管理的终极目标。 可以统称为“健康新7点” * 糖尿病的治疗要遵循科学的治疗路径,这是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所列出的科学路径,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随着2型糖尿病的进展,血糖有逐渐升高的 趋势,控制高血糖的治疗强度也应随之加强。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 治疗措施,应该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如果单纯生活方式不能使血糖控制达 标,应开始药物治疗。 第三个早就是“早达标”,我想大家都知道不达标的后果:血糖不达标,在一定诱因的情况下,会出现急性血糖升高、急性代谢紊乱,会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高血糖状态,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血糖长期不达标,再加上其他代谢的异常如高胰岛素血症、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的长期作用,会出现眼、肾、心脏、神经等 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 ,最终会出现失明、肾衰竭、心肌梗死、截肢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 那么血糖控制到什么程度是达标呢?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提到的血糖控制目标如下: 空腹血糖 3.9 -7.2mmol/L 非空腹血糖 ≤10.0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7.0% 医生会根据您的自身情况制定个体化目标。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达标情况如何呢?据我国2003、2004、2006年大中城市门诊的调查表明,仅有四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6.5%)。可见血糖达标情况不容乐观。病友们应该经过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提高血糖达标率,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除了坚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