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棉区棉花早衰的成因分析及防控措施.docVIP

长江流域棉区棉花早衰的成因分析及防控措施.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江流域棉区棉花早衰的成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长江流域棉区棉花早衰的成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摘要:结合长江流域的气候环境,从不同角度总结了导致棉花早衰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长江流域棉区棉花早衰的有效防控措施。   关键词:棉花;早衰;成因分析;防控措施;长江流域棉区   中图分类号:S562;S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19-3920-04      Causes and Controlling Measures of Cotton Premature Senescence in Yangtze River Cotton Area      ZHANG You-chang,YU Long-xin,XIA Song-bo,ZHANG Jiao-hai,WANG Xiao-gang,BIE Shu         Abstract: Based on the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factors causing premature aging of cotton were analyzed from different aspects, and effective measures for preventing cotton premature senescence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cotton ; premature senescence; cause; measure; Yangtze river cotton area      随着转基因杂交棉的广泛应用,长江流域棉区早衰现象越来越普遍和严重,成为进一步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的瓶颈。一般轻度早衰减产10%左右,重度早衰则可减产20%~50%,而且严重影响纤维品质。棉花早衰的成因十分复杂,既有棉花品种本身的原因,也与环境条件、栽培技术措施有密切的关系,只是目前对棉花早衰成因的研究尚不深入,迄今为止有关棉花早衰的专门研究尚不多见。   对早衰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专家有不同的见地,不过大多是从栽培学角度描述。周明炎[1]认为棉花早衰是指其不能充分利用其生态坏境中的有效光热资源,而过早停止生长发育的一种现象,在生产实践中是较为普遍的一个问题;张存信[2]定义早衰是在有效的生育期内过早停止了光合作用,是衰老过程的过早出现,致使棉花体内生理生化过程比正常棉株提前,植株生长发育不良,甚至停止生命活动,棉叶枯黄脱落,棉株过早死亡,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董合忠[3]认为早衰是由于自身或外部原因导致棉株体在有效的生育期内局部或整体过早终止生命活动而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形成的现象;贺青波等[4]定义早衰就是指在棉花开花结铃的最好时期因生育不良、营养失调、病情危害,棉叶过早脱落,导致铃轻、子瘪、纤维成熟度差而大幅度减产的一种现象。从细胞学角度来看早衰是棉株体的衰老类型之一,如果把棉花局部或整体生命活动自然衰退或终止的过程称作正常衰老,那么由于内在或外在原因棉株体在有效的生育期内局部或整体发生病理性衰老而提前终止生命的现象即为早衰[5]。棉花早衰是环境与遗传基因综合影响的结果,本文从栽培学的角度总结分析了几种影响长江流域棉区棉花早衰的成因。   1长江流域棉区棉花早衰的成因分析   1.1品种的抗逆性不强或适应性差   长江流域棉区生产上应用的棉花品种较多,有些品种本身不抗枯萎病和黄萎病或综合抗逆性差,有些品种已严重退化变性,在生产中因不适应环境而导致早衰。一般来说,特早熟品种、中后期生长势弱的品种后期往往表现出抗早衰性差。不同品种在相同条件下对外界的反应和敏感程度不同,不同品种对钾肥的施用效果反应也不同[6]。生产中发现转Bt基因抗虫棉易早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一是转Bt基因抗虫棉前期出苗慢、幼苗素质差;二是生产上采用的传统N、P、K施肥比例不适用于抗虫棉;三是地膜覆盖加快了前期土壤养分的转化,管理上不注重后期施肥,加之转Bt基因抗虫棉库器官活性强,前期结铃多而集中,导致源库关系失调,易造成棉株后期缺肥。而根系功能的过早衰退和碳氮代谢失衡是其易早衰的根本原因[7]。   1.2土壤营养比例失调   棉花吸收土壤养分的选择性以及施用肥料的片面性,常造成土壤养分比例失调,还有化学肥料的广泛使用,缺氮少磷轻钾、不重视微量元素的传统施肥方式和投肥不足,造成肥力下降。不重视以农家肥、绿肥改良和培肥地力,土壤有机质含量少,根际微生物活性差,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土壤质地、结构变差,影响了根系在土壤中的发育。土壤营养失调,施肥方式不当,棉花现蕾开花以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植株生理负荷重,棉株营养供应得不到满足而出现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